• zhī
  • guì
  • j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zhī guì jiàn

成语解释: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繁体字形:不知貴賤

英文翻译:I don't know whether you are good or not

不知贵贱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成语评论

哎哟,你别说,这“不知贵贱”的成语还真有意思!比如有人去古董市场捡漏,花小钱买了件元青花,结果转手卖出天价——这算不算“不识好歹”?说白了,就是分不清东西的真正价值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有些人会“不知贵贱”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就像《水浒传》里林冲买刀那段。他拿着传家宝似的宝刀,偏要和普通兵器比价,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有眼不识泰山”?说白了,人呐,有时候就是被固有认知框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社会里“买椟还珠”的事儿可不少见。比如有人花大钱买名牌包装的月饼,吃完月饼把雕花木盒当垃圾扔了。你瞅瞅,这不就是现代版“不知贵贱”么?要我说啊,物质越丰富,人反而越容易犯迷糊。

有意思的是,这类成语还能用来形容人际关系。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丫鬟们初见时那个嫌弃劲儿,后来发现人家才是真性情。这种“狗眼看人低”的故事,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不知贵贱”现场教学?

不过咱得说句公道话,价值判断这事儿本来就带主观性。就像老话说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你觉得土掉渣的搪瓷缸子,在年轻人眼里可能就是复古时尚单品。所以说啊,“贵贱”这事儿还真得看场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依我看呐,与其纠结“知不知贵贱”,不如多培养点洞察力。就像玩古董得练眼力,识人辨物也得有阅历打底。再说了,现在流行个词叫“信息差”,有时候不是真不懂,是知道的太少——你懂的,知识储备到位了,自然就能分得清西瓜芝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