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í bù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
繁体字形:不識不知
英文翻译:unsophisticated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不识不知”这个成语,你别说,这词儿乍一听有点绕,但说白了就是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完全没概念、不了解的状态。比如:“老王整天埋头研究古籍,结果对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一窍不通,简直成了不识不知的‘老古董’。”你品,你细品,这画面感是不是立马就出来了?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嘿,这事儿得看语境!比如说:“小李虽然不识不知行业潜规则,但他那股子真诚劲儿反而打动了客户。”你瞧瞧,这时候“不识不知”反倒成了优点,说明人家单纯没被污染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最近不是流行露营热嘛,要是有人问:“帐篷杆怎么组装啊?”你回一句:“哎呀,这事儿我可真是不识不知。”配上个挠头的表情,对方保准不会觉得你笨,反而觉得你实诚得可爱。所以说啊,关键得看说话时的语气和场景。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敢说自己样样精通呢?就拿我来说吧,前阵子研究区块链,刚开始也是两眼一抹黑,整个儿就是“不识不知”的状态。但咱不慌啊,泡杯茶慢慢查资料,这不就摸着门道了嘛!所以说啊,暂时的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学。
最后唠句实在的,老祖宗造这个词儿可不是为了埋汰人。你看《诗经》里原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本来就是说顺其自然的状态。搁现在看,有时候保持点“不识不知”的空白,反而能给新知识腾地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总之啊,下次遇到不懂的事儿,别急着躲闪。大大方方来句“这事儿我还不识不知呢,您给讲讲?”,保不齐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记住咯,知识的海洋里,咱们都是边游边学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