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gǒu yán xiào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
繁体字形:不苟言笑
英文翻译:serious in speech and manner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微笑。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笑他不懂事。3.姓。
说到“不苟言笑”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到那种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人。比如:“老张在单位里总是不苟言笑,连开会时讲笑话都冷场。”哎,这时候有人就问了:“不苟言笑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啊?”要我说啊,这得分场合。你瞧,医生做手术时要是嘻嘻哈哈,病人估计得吓出冷汗;但朋友聚会还端着架子,那可真是“气氛终结者”了。
再来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保安王叔平时不苟言笑,可谁家快递丢了,他准能第一时间帮忙找回来。”嘿,这不就是典型的“面冷心热”嘛!有人嘀咕:“这么严肃会不会让人觉得难相处?”其实啊,就像苦瓜拌蜂蜜——外表苦哈哈,内里甜滋滋。关键得看行动,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突然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红脸长须、丹凤眼一眯,那叫一个不苟言笑。有回张飞喝醉了耍酒疯,关二爷眉头一皱,愣是用眼神把三弟瞪清醒了。这事儿告诉我们:有时候不怒自威的气场,可比扯着嗓子吼人管用多啦!
不过说实在话,现在年轻人更讲究“松弛感”。我邻居家00后小姑娘就说:“老板天天绷着脸,搞得我们点奶茶都不敢加珍珠。”您品品,时代在变,沟通方式也得跟着调频段。就像吃火锅,清汤锅底虽然正经,可麻辣锅才让人吃得浑身舒坦呢!
最后唠句掏心窝的话:该正经时别嬉皮笑脸,该放松时也别端着架子。人就像瑞士军刀,得看场合亮不同的功能。就像我家那台老电视,虽然遥控器按键硬邦邦的,可换个高清频道照样能播《猫和老鼠》——关键得找对开关,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