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cái bù gǒu
成语解释: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臨財不苟
英文翻译:Be careful with money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事悄悄把公司打印纸带回家,你明明看到了却假装没注意?这时候,“临财不苟”这个词就派上用场了。比如某次部门采购时,小王发现供应商偷偷塞了张购物卡,他当场退回去并汇报给领导,这就是典型的临财不苟。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核心就是四个字——见钱不贪。
有个老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明朝有个县官下乡巡查,农户为表感谢宰鸡款待,临走时硬塞给他一篮子鸡蛋。县官坚持只按市价付钱,随从不解:"这点土产收了又何妨?"县官指着田埂说:"收了这篮蛋,明日就有人送羊,后日就敢送银两。"这故事告诉我们,临财不苟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守住防微杜渐的底线。
现代职场中,这个品质反而愈发珍贵。去年我们公司有个新入职的财务姑娘,核对账目时发现供应商多打了三万预付款。换成别人可能就装不知道,她却连夜联系对方退回。后来才知道,这家供应商是故意测试合作诚信度。你看,有时候守住本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或许有人会问:现在谁还这么较真?我倒是觉得,越是物质丰富的时代,越需要这种精神锚点。就像小区门口修车的老张,顾客多付钱他肯定追着还,十几年下来积攒的好口碑,反而让他的修理铺成了社区最忙的店面。这种朴素的经营智慧,不正是临财不苟的现实写照吗?
说到底,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不贪钱"。去年朋友公司竞标政府项目,竞争对手暗中许诺回扣,他坚持按正规流程报价。虽然当时没中标,但三个月后那家违规企业被查处,朋友公司反而获得补位机会。这让我相信,守住原则的人终会等到属于他的东风。
生活里处处都是选择题。下次当你在街上捡到钱包,或是发现餐厅多找了零钱,不妨想想这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道德绑架,而是给自己内心装上的指南针——知道哪些钱该赚,哪些便宜不能占,这样的人生道路反而会越走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