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nàn
  • g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nàn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

繁体字形:臨難不苟

英文翻译:Be careful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临难不苟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成语评论

临难不苟”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危险或困境时,不随便妥协,坚守原则。比如一位医生在疫情中冒着感染风险坚持救治患者,明知危险却不退缩,这就是典型的“临难不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种品质值得被赞扬?”答案其实藏在人性深处。当大多数人选择趋利避害时,那些敢于逆流而上的人,往往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比如宋代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依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生命诠释了气节的价值。

现代社会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想象一个普通职员发现公司财务造假,尽管可能丢掉工作,仍然选择举报。这种看似“吃亏”的行为,实际上维护了整个行业的公平性。就像暴雨中的一棵树,虽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但深扎的根系始终保护着脚下的土地。

有趣的是,临难不苟并不等于盲目逞强。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既敢于在朝堂上怒斥秦王,又懂得及时带着玉璧全身而退。这说明真正的坚守需要智慧相伴,就像登山者既要有挑战高峰的勇气,也要学会避开雪崩的危险区。

有个细节常被忽视:临难不苟的“难”,未必都是生死大事。学生拒绝考试作弊,程序员不写漏洞代码,这些日常中的微小坚持,同样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就像河床里的鹅卵石,虽然单个不起眼,但千万颗聚在一起就能改变水流的方向。

当我们在生活中面临选择时,不妨记住:每个坚守底线的决定,都在为内心建造一座灯塔。这座灯塔可能不会立刻改变环境,但它的光芒会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或许这就是成语传承千年的真正意义。

临难不苟的造句

  1. 造句 何叔衡在“新民学会”时就以性情刚毅著称,临难不苟正是他这种品格的表现。
  2. 造句 我不知战,但知无走,平生久要,临难不苟。
  3. 造句 在据理申辩遭斥后,他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借三昧定力之功,摄心入静,一心念佛。
  4. 造句 曹聚仁在盛赞蒋梦麟“临难不苟免”的骨气时,还说“这男子汉的气度,并非胡适、鲁迅诸氏所能及的。
  5. 造句 “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6. 造句 日军破城后,官兵们“不愿受暴敌残杀,均以手榴弹自炸而死”,“临难不苟,杀身成仁”与山河共存亡的矢志。
  7. 造句 可即便是最讨厌他的人,也得承认他身着有着‘每战必争先、临难不苟免’的传统美德。
  8. 造句 华夏大地的精神滋养及悠久绵长的文化传承,涵养了中华民族临难不苟、履险不却、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
  9. 造句 后来将表焚烧,果能上升,未将先生杀害,先生付之一笑,其临难不苟免如此。
  10. 造句 讲开放,不能不引进国外蕴含着普世价值的文艺作品(如“歌颂”临难不苟免的《泰坦尼克号》),不能不探讨别国“崛起”的软实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