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wēi bù gǒu
成语解释:临:面对;苟:苟且,草率。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
繁体字形:臨危不苟
英文翻译:Be careful in the face of danger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苟:1.姑且;暂且:苟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苟。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苟不教,性乃迁。4.姓
“临危不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小区突发火灾时,一位保安大叔没有慌张逃跑,而是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住户撤离,这就是临危不苟的典型表现——危险当前依然坚守责任。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时候先保命不是人之常情吗?”确实如此,但临危不苟的核心在于在自我保护与履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就像那位保安大叔,他并非盲目冒险,而是确保自身相对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有效行动。
再来看个职场案例:某公司突然遭遇服务器瘫痪,技术主管小张连夜组织修复。面对同事提议“先甩锅给供应商”,她坚持说:“现在追责不如先解决问题。”这种不推诿、专注应对的态度,正是临危不苟在现代职场中的生动演绎。
我观察到,很多人误以为临危不苟需要英雄主义,其实不然。去年台风天亲眼所见:便利店收银员在断电时,摸黑给顾客找零还递上手电筒。这种平凡岗位上的稳定输出,反而更能体现这个成语的精髓——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做好分内之事。
或许有人质疑:“现在都讲应急预案,临危不苟还有必要吗?”我的观点是:预案是工具,态度才是内核。就像家里备着灭火器,但真正着火时能否冷静使用,考验的正是临危不苟的素养。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让人类在意外面前始终保持文明的尊严。
最后看个反差案例:某网红直播时突发地震,他第一反应不是提醒观众避险,反而调整镜头拍摇晃的吊灯。这种利益优先于责任的选择,恰从反面印证了临危不苟的可贵。生活中我们未必都会遇到重大危机,但每个需要坚守底线的时刻,都是实践这个成语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