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wèn bù wén
成语解释: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
繁体字形:不問不聞
英文翻译:be indifferent t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哎,说到“不问不闻”这成语,大伙儿可能有点懵——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假装没看见、没听见,故意不掺和别人的事儿。比如你同事最近总迟到,老板没发现,这时候你可能会装没看见,这就是典型的“不问不闻”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有人会选这种“佛系”态度呢?嘿,有时候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朋友跟你吐槽他对象的小毛病,你要是跟着附和吧,搞不好人家转头和好了,你反而里外不是人。这时候闭紧嘴巴装糊涂,可不就是最省心的选择?老话说得好,“难得糊涂”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招儿也不能随便乱用。比如邻居家天天半夜蹦迪,你要是还“不问不闻”,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这时候就得拎得清——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敲门理论就别怂。所以说啊,这个成语就像辣椒,用对了提味,用多了烧心。
有人可能要杠:这不是教人冷漠吗?其实吧,这事儿得看情况。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是啥破事都往心里去,脑子早炸了。我自个儿就试过,朋友群里天天有人发养生谣言,刚开始还较真科普,后来直接设置免打扰——眼不见为净,心里敞亮多了!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个段子:张三看见李四钱包掉了,本来想提醒,结果想起“不问不闻”这词儿,硬是憋着没说。最后李四发现钱包没了,调监控一看——得,张三这波操作直接社死现场。所以说啊,关键时候该开口还得开口,成语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说到底,“不问不闻”就像把双刃剑。用得巧能保护自己,用过了就成了逃避。咱们现代人呐,得学会在关注和放手之间找平衡。就像吃火锅,既要涮得了毛肚,也要懂得及时关火,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