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àng
  • hún
  • xiāo
  • hú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àng hú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丧:丧失;消: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1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消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

繁体字形:丧胆消魂

英文翻译:Despondency

丧胆消魂的意思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消:1.消失: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红肿已消。2.使消失;消除:消毒。消炎。打消。3.度过(时间);消遣:消夜。消夏。4.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消说。只消三天。5.姓。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成语评论

成语“丧胆消魂”到底怎么用?咱们先拆开来看:“丧胆”是吓破胆,“消魂”是丢了魂,合起来就是形容人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状态。比如暴雨夜走在荒郊野岭,突然炸雷劈中三米外的老槐树,树皮焦黑冒烟,这时候用“吓得丧胆消魂”准没错。

为什么这个成语适合描述极端恐惧?关键在于它同时攻击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就像有人亲眼见到山洪暴发,泥石流瞬间吞没整片村庄,这时候不仅是腿软(丧胆),更有种三观崩塌的恍惚感(消魂)。这种双重打击的效果,比单纯说“害怕”更有画面感。

现代生活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试想凌晨三点加班结束,电梯突然卡在13楼,灯光忽明忽暗,手机信号全无,这时候的恐慌就不仅仅是害怕,而是会引发更深层的生存焦虑。用“丧胆消魂”来形容,反而比“吓尿了”更贴切,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真实感。

有人问:“这成语会不会太夸张?”其实要看语境。在描述地震时房屋倒塌的瞬间,在讲述战争年代的惨烈场景时,这个成语的分量刚刚好。但要是用来形容忘记带钥匙被锁门外,就显得小题大做了。语言就像调料,关键要掌握火候。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影视解说。比如解说恐怖片里主角误入古宅,老式留声机突然自动播放,烛火无风自动,这时候解说词来句“真叫人丧胆消魂”,既保留悬念又突出氛围。比起直白的“太吓人了”,文化底蕴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下次遇到合适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记住它就像辣椒酱——日常拌饭用不上,但做水煮鱼时缺了它就不够味。语言工具箱里多备几件趁手兵器,关键时刻才能准确传递那种汗毛倒竖、脊背发凉的震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