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n shí zhī láo
成语解释: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晋书 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旰食之勞
英文翻译:Food and labor
旰:[gàn]晚,天色晚: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hàn]〔旰旰〕盛大的样子,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旰食之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担心,咱们先拆开看。“旰”是天色晚的意思,“食”是吃饭,“劳”是辛劳。合起来就是“天色晚了才吃饭,因为忙着干活”,形容人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的状态。
举个真实场景: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王,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同事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现在正是关键阶段,这点旰食之劳算不了什么。”这里的“旰食之劳”既体现了责任感,也暗示着对目标的执着。
你可能会问: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其实“旰食之劳”传递的不仅是忙碌本身,更是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就像学生备考时忘记饭点,艺术家创作时通宵达旦,这种全神贯注的劲头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敬佩。但要注意,拼命不等于蛮干,关键在于找到“专注”与“健康”的平衡点。
换个角度想:古人用“旰食之劳”赞美勤政的官员,今天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词形容那些为理想拼搏的人。不过特别想说的是,真正的效率不在于“饿着肚子硬扛”,而在于“在该聚焦时心无旁骛”。比如程序员解决技术难题时的忘我状态,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旰食之劳”。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主动选择”。不是被迫加班的内卷,而是出于热爱或责任感的自愿付出。就像凌晨三点还在改方案的设计师,虽然辛苦,但看着作品逐渐完善的那种充实感,或许就是“旰食之劳”在现代职场中的新注解。
下次看到同事工位旁放凉的外卖,不妨笑着调侃句:“又体验旰食之劳啦?”既能肯定对方的努力,又提醒彼此注意身体。毕竟,持续发力比短期拼命更重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