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ù shōu bìng xù
成语解释: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容量大
繁体字形:俱収並蓄
英文翻译:incorporate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俱:[jù]全;都:百废俱兴。面面俱到。[jū]姓。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蓄:1.积聚;储存起来:蓄洪。2.心里藏着:蓄意。
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俱收并蓄"这个成语时,可能会疑惑:什么样的场景最适合用它来形容?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就像老张家的社区图书馆。这里既有经典名著,也有网络小说;既收藏着传统戏曲唱片,也摆放着最新科技杂志。这种不设限的包容态度,恰恰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精神内核——不以个人好恶作取舍,而是创造多元共存的生态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大杂烩"不会导致混乱吗?其实关键在于"有序的包容"。就像成都的川菜馆,既保持麻辣本色,又吸收粤菜摆盘技艺,甚至借鉴西餐分子料理技术。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有机融合。笔者曾见证过一家面馆老板,将意大利面酱料改良后浇在手工扯面上,竟创造出月销万碗的爆款,这便是"俱收并蓄"带来的市场魔力。
更深层的思考是:这种包容精神对个人成长有何启示?现代职场中,跨界能力越来越被看重。有位程序员朋友的故事颇具说服力:他本职写代码,却自学心理学知识,后来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获得风投青睐。这印证了笔者的观察——在专业深耕的同时,适当吸收其他领域的养分,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放眼社会发展,"俱收并蓄"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就是典型案例:通话功能+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支付的组合,看似不相关的功能模块经过系统整合,最终重塑了人类生活方式。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界处,而开放包容的态度正是发现这些机遇的前提。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是:包容不等于无原则妥协。就像装修房子时,混搭风格需要审美主线;团队管理中,多元文化融合需要共同价值观引导。个人认为,把握这个平衡点的关键在于建立清晰的核心理念,就像树干稳固才能支撑枝叶的自由生长。当我们学会在坚持与包容间找到黄金分割点,就能真正释放"俱收并蓄"的积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