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 shōu
  •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shōu bìng lù

成语解释: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成语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记事等

繁体字形:兼収並録

英文翻译:swallow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兼收并录的意思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录:1.记载;抄写:记录。登录。抄录。摘录。过录。有闻必录。2.录制:录音。录像。录放。录了一首歌。3.原指为备用而登记,后转指采取或任用:收录。录用。4.用作记载物的名称:目录。语录。同学录。回忆录。5.姓。

成语评论

兼收并录”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广泛收集,一并记录”,常用来形容包容多样的态度。比如有人整理资料时说:“这次调研要兼收并录,别光挑符合预期的数据。”这句话里,成语不仅强调了全面性,还隐含了避免偏见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兼容并包”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核心都是包容,但“兼收并录”更偏向行动层面,强调主动收集和记录的行为。比如博物馆策展人会说:“我们的展览要兼收并录不同时期的文物,让观众看到历史的连贯性。”这里用“收”和“录”突出了实际操作的过程。

生活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整合多元观点的场景。比如团队讨论时,领导说:“大家尽管提想法,我们兼收并录之后再筛选。”这时候成语既鼓励了参与,又暗示了后续会有理性分析——包容不代表全盘接受,而是先扩大选项池。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兼收并录”的价值反而越大。现在网上观点两极分化严重,很多人只愿接触符合自己立场的言论。但就像做菜需要不同食材,思考也需要多元信息碰撞。有个程序员朋友曾分享:“学新技术时,我会兼收并录官方文档和民间教程,对比着看更容易理解。”这种“对冲式学习”反而提升了效率。

最后想提个反常识的角度:兼收并录不是无底线接纳,而是带着框架的包容。就像整理衣柜,先决定要保留什么风格,再按类别收纳。工作中遇到同事意见冲突时,与其急着否定,不如说:“我们先兼收并录所有方案,周五开会用SWOT分析法逐个讨论。”这样既尊重了多样性,又确保了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