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shōu bìng xù
成语解释: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
繁体字形:兼収並蓄
英文翻译:swallow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蓄:1.积聚;储存起来:蓄洪。2.心里藏着:蓄意。
“兼收并蓄”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小张开了一家奶茶店,既卖传统珍珠奶茶,也推出低糖燕麦奶和创意果茶,甚至允许顾客自带杯子打折。别人问他“不怕风格太杂吗?”,他笑着答:“年轻人喜欢尝鲜,有人爱经典,有人追健康,兼收并蓄才能留住更多口味。”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不挑食”式经营策略。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随便混搭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系统性整合。比如老李搞社区改造,既保留百年古井做景观,又引进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还组织居民投票选外墙颜色。他不是单纯地堆砌新旧元素,而是让不同需求在同一个空间里找到平衡点,就像火锅里涮牛肉和煮白菜——汤底调好了,味道自然融合。
说到这里,我想起大学选修课的经历。当时同时报了人工智能和古典诗词鉴赏,朋友笑话我“两个完全不搭的课”。但后来做AI对话项目时,那些诗词里的意境表达反而帮了大忙。这让我意识到:跨领域吸收就像给大脑装多个插件,指不定哪天就能碰撞出新火花。
或许你会疑惑:“现在信息爆炸,什么都吸收不会累吗?”这里有个关键技巧——建立筛选框架。就像收纳师整理衣柜,先确定“什么适合当下,什么留给未来”。比如创业者读管理书籍时,没必要强迫自己啃完所有理论,而是挑能解决当前团队问题的章节,再结合抖音上看到的创新案例灵活运用。
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很多网红书店既卖纸质书也设电子阅读区,还搭配现磨咖啡和文创市集。这种模式争议挺大,但老板们有句话说在点上:“文化载体在变,求知需求不变”。用包容的心态拥抱变化,反而在时代浪潮里站得更稳。下次遇到新鲜事物时,不妨先别急着划清界限,试试看能不能和已有资源产生化学反应?
说到底,“兼收并蓄”从来不是无脑收集,更像在玩拼图游戏——手里握着形状各异的碎片,耐心寻找它们彼此契合的角度。这个过程或许会多绕几个弯,但最终拼出的画面,往往比单一色调更生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