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 xīn
  • ch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ér nǘ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肠

繁体字形:兒女心腸

英文翻译:A child's heart

儿女心肠的意思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儿女心肠”这个成语,各位看官可别想复杂了!说白了,它就是形容父母对子女那份细腻的牵挂和无私的付出。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隔壁李阿姨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又是煮红糖姜茶又是装保温饭盒,生怕住校的儿子吃不好,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儿女心肠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儿女心肠是不是只有母亲才有啊?”嘿,您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啊,当爹的也不遑多让。就拿我家老爷子来说,每次视频通话都板着脸说“工作要紧”,转头却偷偷往我支付宝里打钱,这种硬核关爱不也是儿女心肠的另类表达么?

要说这成语在文学作品里的表现,那真是花样百出。《红楼梦》里贾母把宝玉当眼珠子疼自不必说,就连《西游记》里铁扇公主为红孩儿跟孙悟空拼命,这种护犊子的劲儿,您品,您细品,是不是把儿女心肠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很多父母可能没法像从前那样全天候围着孩子转。但您发现没?现在家长群里天天讨论学区房,朋友圈转发的全是育儿经,就连刷抖音都能看见爸妈收藏的“高考食谱大全”,这种与时俱进的牵挂方式,可不就是新时代的儿女心肠嘛?

依我看呐,儿女心肠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润物细无声”。就像春雨滋养土地那样,父母的爱往往藏在生活褶皱里——可能是降温时的一条短信,也可能是生病时床头那碗白粥。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拼凑起来就是最温暖的人生底色。

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为人父母的那颗心啊,永远像老树盘根似的扎在子女身上。您别看现在年轻人总吐槽爸妈唠叨,等哪天自己当了爹妈,保管比谁都懂得“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是啥滋味!

儿女心肠的造句

  1. 造句 苏青儿女心肠重,不肯离开上海。
  2. 造句 公公婆婆也是对儿女心肠特别重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李灵还要带着孩子到公公婆婆处过几天。
  3. 造句 他在战场扬名天下,可惜了一代名将却生得一副儿女心肠,他眼见天下生灵涂炭,实在不愿再作大孽,于是乎修书一章,诏告八方豪杰,从此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间俗事。
  4. 造句 ”前来典当的大学生们,深知父母的儿女心肠,“当”得很是自信。
  5. 造句 是啊,大年三十春节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得家家户户思家念乡,唱得父母儿女心肠滚烫,唱得我们这些长年不在父母身边的人热泪盈眶。
  6. 造句 这里一群整天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的男人们,他们都有一副儿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