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shí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成语出处: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人心肠硬
繁体字形:木石心腸
英文翻译:heart of stone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木石心肠”这个成语,字面上像是形容木头和石头做的心肠,实际上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比如同事小李明明看到新来的实习生手忙脚乱整理文件,却坐在工位上低头刷手机,连一句“需要帮忙吗”都不愿开口——这种时候,旁人大概会嘀咕:“这人怎么木石心肠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木石”而不是其他材料?试想,木头和石头既不会因温度变化而融化,也不会因外力碰撞轻易碎裂,这种“稳定”的特性恰恰对应了情感上的麻木与封闭。比如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角色:妻子重病卧床,丈夫却坚持要出差谈生意,连医院都不肯多去一趟,弹幕里立刻飘过一片“木石心肠实锤了”。
但换个角度看,成语背后藏着复杂的人性光谱。朋友阿杰曾因创业失败欠债百万,面对债主上门催款时冷着脸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被亲戚说是“木石心肠”。后来才知道,他白天摆地摊晚上跑代驾,三年后带着现金挨家挨户还钱。这种表面坚硬、内里坚韧的状态,倒给成语增添了新的注脚。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常把“理性决策”视为优点,这与“木石心肠”似乎存在微妙关联。比如投资人拒绝资助情怀满满的创业项目时,往往需要保持“木石心肠”般的冷静判断。但过度理性可能演变成真正的冷漠——就像某些智能客服永远用固定话术回复投诉,这种机械化的应对方式,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木石心肠”?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说某人“木石心肠”时,是否也暗含了某种期待?就像春天溪水能融化坚冰,或许每个人心底都藏着能让“木石”发芽的温暖契机。那个总被说冷淡的邻居大妈,去年暴雨夜打着伞在小区里找了两个小时流浪猫——你看,心肠是木是石,有时候取决于有没有遇到那把破开外壳的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