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g
  • shì
  • páng
  • g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ng shì páng guān

成语解释: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诸国皆凭轼旁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凴軾旁觀

英文翻译:Pinshi on the sidelines

凭轼旁观的意思

凭:1.(身子)靠着:凭几。2.倚靠;倚仗:这事儿能不能办成,就全凭你了。3.证据:凭据。文凭。不足为凭。4.表示凭借、根据:凭票付款。凭经验判断。劳动人民凭着智慧和双手创造世界。5.姓。6.无论:凭你跑多快,我也赶得上。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

旁:[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靠。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成语评论

成语“凭轼旁观”源自古代马车上的场景——乘车人扶着车前横木(轼),静静观察外界却不参与其中。这个画面感十足的词汇,如今多用来形容置身事外地观望他人行动。比如同事们在激烈讨论工作方案时,有人始终低头整理文件不发一言,就能用“他全程凭轼旁观”来描述这种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旁观者”心态? 当面对复杂局面时,人们可能担心贸然行动会引发风险。就像看到街头有人突发疾病,部分路人会选择先观察周围是否有专业医护,这种审慎态度其实包含着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估。但若长期习惯性保持距离,可能会错失参与和成长的机会。

上周在社区志愿活动里,我发现有位阿姨始终站在树荫下观望。当我递给她宣传册邀请加入时,她犹豫道:“我怕自己做不好”。这让我联想到“凭轼旁观”背后常隐藏着对失败的担忧。事实上,当我们放下“必须完美”的包袱,很多旁观者都能转化为积极的参与者。

现代社会的旁观智慧值得重新审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时,与其急于表态,不如先“凭轼”厘清事实。就像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争议话题,不妨多查证几个信源,这种理性的旁观反而能避免被情绪裹挟。但关键是要把握分寸——当真相明朗或需要援助时,及时从旁观转为行动。

记得刚入职时,前辈提醒我:“会议室里最安静的人,往往看得最清楚”。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有价值的旁观需要带着思考。就像足球比赛的替补队员,虽然暂时不在场上,但观察战术细节的过程,正是为关键时刻的登场积蓄力量。生活这场大戏里,每个人都在观众席与舞台间不断转换角色。

黄昏的公园长椅上,常能看到老人们静静注视着嬉戏的孩童。这种充满温情的旁观,何尝不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当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成为观察者,就像给生活按下暂停键,反而能更清晰地听见内心的声音,积蓄继续前行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