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语解释: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常与当局者迷连用
繁体字形:旁觀者清
英文翻译:lookers-on see most of the game
旁:[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傍”,靠。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旁观者清”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常见的例子:办公室里两个同事因为项目分工吵得面红耳赤,坐在角落的小张突然插话:“你们一个擅长策划,一个执行能力强,按上周的排班表合作不是挺好?”争执双方突然愣住——原来他们被情绪裹挟时,反而忘了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模式。
为什么局外人看得更明白?当我们在事件中心打转时,眼睛总会被各种细节遮挡。就像端着手机自拍的人,总在纠结刘海有没有乱,却忽略了背景里歪掉的相框。去年我帮表姐挑选婚纱时,她试穿二十多件仍然犹豫不决,而我隔着试衣帘听到导购小声嘀咕:“她穿鱼尾款走路时都在笑。”
这种清醒视角有局限吗?菜市场里大妈们围观小夫妻吵架时,确实能快速指出“不就是没及时收衣服这点事”,但她们看不见丈夫刚被裁员,妻子正在生理期这些隐藏线索。就像我们刷短视频点评别人生活时,五分钟的片段承载不了完整的人生。
保持适度抽离或许才是关键。上周团队做年度复盘,我特意把会议安排在能看见整面落地窗的会议室。当有人陷入“这个功能当初就不该做”的懊恼时,指着窗外十字路口的车流提醒:“堵车时司机觉得自己没动,其实整条车龙已经前进了三公里。”这种空间转换带来的思维跃迁,往往比具体的建议更有启发性。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在沉浸与抽离间切换视角。就像优秀的足球教练,既要能站在场边看清整体阵型,也要记得运动员跑动时的汗水正渗进球袜里。当我们既保有当事人的真切体验,又具备旁观者的澄明眼光,或许就能接近古人所说的“清明在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