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shǒu páng guān
成语解释: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过问
繁体字形:束手旁觀
英文翻译:look on unconcerned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旁:[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傍”,靠。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束手旁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明明有能力或机会参与,却选择站在一旁无动于衷。比如,朋友之间吵架时,有人明明能劝解,却只是冷眼旁观,这就是典型的“束手旁观”。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举个例子: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站堆满了未分类的垃圾,路过的居民大多摇摇头说“这不该我管”,结果环境越来越糟。这种“束手旁观”的背后,可能因为责任分散——人们总觉得“总有人会处理”,或者害怕主动行动会带来麻烦。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多问一句“我能做点什么”,情况会不会不同?
职场中也会遇到类似场景。比如团队项目出现失误,有人明明发现问题却闭口不言,直到项目失败才说“我早就知道有问题”。这时候,“束手旁观”不仅是态度问题,更可能源于对冲突的回避或缺乏归属感。但试想,如果团队鼓励坦诚沟通,主动表达观点的人是否更容易推动改变?
个人认为,“束手旁观”现象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对责任的权衡。现代社会强调效率与自保,但过度计较“这事与我无关”反而会让问题积压。就像看到老人摔倒时,犹豫“扶不扶”的背后,既有善意也有顾虑。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平衡点——既保护自己,又不让善意彻底消失。
最后不妨思考:下次遇到需要行动的场景,你会选择继续旁观,还是成为那个“打破沉默”的人?行动带来的影响,有时远超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