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gū mó jiān
成语解释:形容车马众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撃轂摩肩
英文翻译:Hitting the hub and shoulders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毂:[gū][毂辘](gū·lu)同“轱辘”。[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击毂摩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车马或行人拥挤的场景。比如早高峰的地铁站,车门一开,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出,挤得人几乎站不住脚——这就是“击毂摩肩”的真实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拥挤场面用“人山人海”不就行了?其实两者有细微区别。“击毂摩肩”更强调动态的摩擦感,仿佛能听到车轮碰撞的声响(毂是车轮中心的部件),感受到肩膀摩擦的触觉。就像节假日热门景区,游客推着婴儿车在石板路上颠簸前行,游客的背包时不时蹭到旁人的胳膊,这才是成语的精妙所在。
现代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其实随处可见。比如网红奶茶店开业时,排队人群把步行街堵得水泄不通,外卖电动车在缝隙中穿行,车把勾住行人的衣角。这种既热闹又略带混乱的画面,正是成语描绘的市井烟火气。
有人担心:现在都用手机导航了,为什么还要学这种古老成语?我认为语言就像多棱镜,换个说法能激活新的观察角度。当你说“这条街真挤”,别人想到的可能是单纯的人多;但用“击毂摩肩”,立刻让人联想到车轮声、脚步声、此起彼伏的交谈声,画面感瞬间立体起来。
观察身边的拥挤场景,试着用新学的成语描述,会发现日常琐事里藏着意想不到的趣味。早市里买菜大妈的三轮车卡在路口,上班族的公文包擦过早餐摊的热气,这些瞬间不正是活生生的“击毂摩肩”吗?语言的生命力,就藏在这样的生活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