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ó jiān jī gǔ

成语解释: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人多的场合

繁体字形:摩肩撃轂

英文翻译: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hub to hub

摩肩击毂的意思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毂:[gū][毂辘](gū·lu)同“轱辘”。[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成语评论

摩肩击毂”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早高峰的地铁站里,人们像沙丁鱼罐头般挤在一起,后边人的背包顶住前边人的后背,进站的列车轮子与轨道发出哐当声,这不就是“摩肩击毂”最生动的写照吗?

有人会问:“这成语和‘人山人海’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都形容人多,但“摩肩击毂”更强调物理空间的逼仄感——不仅人多到肩膀碰肩膀,连车轴都互相碰撞,特别适合描写交通枢纽或集市这类既有行人又有车辆的场景。就像春节前的农贸市场,三轮车卸货时差点蹭到买菜大爷的棉袄,这不正是传统市井版的“摩肩击毂”?

现代都市里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个人觉得这就像城市的呼吸韵律:早晚上下班时的拥挤是急促的换气,节假日商圈的热闹是深长的呼吸。虽然挤得让人皱眉,却也是城市生命力的具象化表现。就像上周在科技展会现场,参展商拖着设备箱在人缝中挪动,参展者举着咖啡杯像玩真人版华容道,这种带着科技感的拥挤反而透着产业活力。

有没有不让人烦躁的“摩肩击毂”?元宵灯会上或许能找到答案。提着兔子灯的孩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情侣们举着糖葫芦小心避让,虽然移动速度堪比蜗牛,但满街的笑语冲淡了拥挤感。这种温暖的摩肩接踵,倒像是社会学家说的“必要的亲密”——陌生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社交实验。

未来AR眼镜或许能改写这种体验。想象戴着智能设备穿行于人潮,眼前自动显示通行路线,与他人的接触变成数据流的轻微震颤。不过到那时,我们会不会反而怀念那种真实可触的人间烟火气?就像现在看老照片里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洪流,隔着岁月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