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jiān jiē gǔ
成语解释: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繁体字形:摩肩接轂
英文翻译: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hub to hub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毂:[gū][毂辘](gū·lu)同“轱辘”。[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今天路过市中心时,突然想起一个成语——"摩肩接毂"。这个词乍听有些陌生,但拆开来看,"摩肩"是肩膀互相摩擦,"接毂"指车辆轮轴相接,合起来不就是形容车多人挤的场面吗?
比如清晨的公交站台,等车人群挨挨挤挤,刚下车的乘客差点撞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后面私家车的喇叭声又此起彼伏。这种时候用"站台前摩肩接毂,行人车辆寸步难移"来描述,画面感是不是立刻浮现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车水马龙"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侧重空间上的拥挤感,后者强调流动的持续性。就像晚高峰的高架桥,说"车水马龙"体现的是川流不息,而"摩肩接毂"则让人联想到刹车灯连成片的压迫感。
我观察过早晚高峰的十字路口,发现有趣的现象:虽然车辆行人相互交织,但大多能保持基本秩序。这让我想到,现代城市的拥挤其实暗含着某种默契——就像潮汐虽汹涌却遵循着自然规律。或许这正是"摩肩接毂"场景中隐藏的积极面:在有限空间里,不同节奏的移动总能找到平衡点。
下次遇到堵车时不妨换个视角: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像城市的心跳,闪烁的转向灯如同流动的星河。这种动态的拥挤,何尝不是都市生命力的另类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