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 máo
  • z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 máo zuò tǔ

成语解释:分茅列土。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繁体字形:分茅胙土

英文翻译:Fenmaodun

分茅胙土的意思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茅:1.白茅。2.(Máo)姓。

胙: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肉。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成语评论

说到“分茅胙土”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和古代的权力分配有关。比如《三国演义》里,刘备拿下益州后,将部分土地分给关羽、张飞,这就有点“分茅胙土”的意思——君主把土地分封给功臣,既是奖励,也是巩固权力的一种方式。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分茅胙土和普通封赏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仪式感。古人分封土地时,会拿茅草裹着泥土递给受封者,象征土地的纯洁性。比如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就曾用五色土代表不同方位,这种具象化的操作让权力交接变得庄严。

现代职场里其实也有类似场景。比如某科技公司开拓新市场时,CEO把海外业务全权交给一位资深高管,并公开授予项目命名权。这种“现代版分茅胙土”不仅赋予权力,更传递着“我看好你”的信任信号。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创业团队拿到融资后,创始人把产品、运营、市场三个板块分别交给三位联合创始人,还在团建时模仿古礼递给他们象征职责的“权杖”(其实是定制U盘)。这种略带戏谑的仪式,反而让团队责任感倍增。

在我看来,“分茅胙土”的智慧在于平衡。就像战国时的秦国,通过军功授田制既激励士兵又加强集权。如今管理者要学的,或许是如何在放权时既给予空间又保持向心力。毕竟,真正的“分封”从来不是简单切割,而是建立共同目标的艺术。

最后思考个问题:为什么古人要用茅草包裹泥土?这或许暗含两层深意——茅草易折提醒受封者权力脆弱,泥土厚重象征责任重大。这种充满辩证思维的古老智慧,至今仍在组织管理中闪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