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 máo cì tǔ
成语解释: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成语出处:清·李渔《夺锦楼》:“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繁体字形:分茅賜土
英文翻译:Fenmaocitu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茅:1.白茅。2.(Máo)姓。
赐:1.旧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赐予。2.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赐顾。请即赐复。3.敬辞,指别人给的东西或好处:厚赐受之有愧。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分茅赐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比如在一家创业公司里,老板决定让几个核心部门各自负责新产品的不同模块,并给予充分决策权,这就像古人“分封土地”一样——“公司这次调整简直是现代版的分茅赐土,技术部拿到了算法开发的主导权,市场部则全权负责推广策略”。这样的做法既激发了团队积极性,又避免了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僵化。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的分封制度能转化成现代管理智慧?其实核心都在于“信任”与“责任”的平衡。就像父母给孩子零花钱,钱给多了怕乱花,给少了又限制成长。某互联网大厂曾把海外业务独立成子公司运营,结果三年内市场份额翻倍——“这种分茅赐土式的放权,让本地团队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比总部遥控指挥灵活得多”。
我个人观察到,现代职场中“隐形分封”无处不在。比如项目制的工作模式,本质上就是给员工划了块“责任田”。有个朋友在广告公司负责汽车客户组,他常开玩笑说:“我们组就是被分茅赐土的诸侯国,既要完成KPI指标,还得自己培养创意人才”。这种机制下,能力强的团队往往能获得更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但分茅赐土就绝对正确吗?去年某房企将区域公司拆分过度,结果出现多个分公司争抢同一地块的尴尬局面。这提醒我们:权力的下放需要配套的协调机制。就像农民分到土地后还需要水利系统,现代企业管理中的ERP系统、数据中台,其实就是在搭建新时代的“灌溉渠道”。
有趣的是,这个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有映射。亲戚家采用“分房间自治法”——“孩子们自己布置卧室,但要负责打扫,这算是最小型的分茅赐土实验了”。这种从小培养的责任意识,或许比单纯说教更有效。毕竟,给予适度自主空间,往往比严密管控更能激发主观能动性。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某些地方政府将闲置土地划拨给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这个过程中既能看见传统智慧的影子,又融合了现代产权制度。有位村支书说得实在:“把荒山分到户不是甩包袱,而是让乡亲们真正把山水当自家产业来经营”。这种与时俱进的“分封”模式,或许能为农村发展找到新出路。
说到底,任何形式的资源分配都需要动态平衡。就像炒菜放盐,放太少没滋味,放太多毁整锅。工作中见过最成功的案例,是某企业把研发经费的30%设为“自由探索基金”,员工可以像古代诸侯开拓疆土般尝试新方向。这种有约束的创新空间,或许才是现代版分茅赐土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