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òu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è gǔ lòu xīn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 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刻骨鏤心

英文翻译:imprint is engraved on my heart

刻骨镂心的意思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镂:雕刻:雕镂。镂刻。镂花。镂空。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刻骨铭心”这个词,常用来形容那些深深印在记忆里、无法忘怀的经历或情感。比如一位老人回忆年轻时参军的经历,可能会说:“战友牺牲前的那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了一辈子。”这里不仅点出了事件的深刻性,也暗示了情感上的冲击力。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记忆能如此强烈?答案或许在于,它们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波动或人生转折点。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有人提起自己高考失利的故事:“查到分数的那一刻,我浑身冰凉,那种挫败感到现在都刻骨铭心。”这里的关键词是“挫败感”——正是负面情绪的强度让记忆被永久镌刻。但有趣的是,同样的事件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截然不同:有人会因为失败而奋发,有人却会被困在阴影里。这说明,“刻骨铭心”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与记忆共处。

有人可能会问:“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痛苦的吗?”其实未必。比如新婚夫妇在婚礼上交换誓言时,司仪说:“希望这一刻能成为你们刻骨铭心的起点。”甜蜜的瞬间同样可能因为意义重大而被铭记。我曾听朋友描述她第一次独自旅行的经历:“站在沙漠里看银河时,那种震撼和自由感,这辈子都忘不了。”你看,正向体验同样能触发深刻的记忆存储。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对带有强烈情绪的事件会优先编码。但个人认为,真正让记忆“刻骨铭心”的,往往是我们主动赋予它的意义。比如创业者谈起首次拿到投资的情景:“投资人点头的那五秒钟,比我过去五年的努力都清晰。”时间在这里被压缩成象征符号,承载着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换个角度想,或许我们应该警惕“刻骨铭心”的副作用。比如总有人沉溺在失恋的伤痛里:“他说分手的每个字都像刀刻在心上。”这时候,记忆反而成了牢笼。我见过有人通过创作音乐或写作,把伤痛转化为艺术作品,这未尝不是一种聪明的处理方式——让刻骨铭心的东西成为滋养而非枷锁。

最后分享个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用照片视频记录生活,但真正能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往往还是那些未经修饰的瞬间。就像暴雨中陌生人递来的伞,深夜加班时同事默默点的外卖——这些未被镜头捕捉的温暖,反而因为纯粹而更显珍贵。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记忆的形式,而是它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