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xīn kè gǔ
成语解释: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刻写在心上骨上。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銘心刻骨
英文翻译:bear in mind forever
铭:1.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写出或刻出):墓志铭。砚铭。座右铭。2.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铭功。铭心。铭肌镂骨(比喻感恩极深)。铭诸肺腑(比喻永记不忘)。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铭心刻骨”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用刀刻在骨头上的记忆,想忘都忘不掉。比如有人问:“什么样的经历能称得上铭心刻骨?”其实答案很简单——那些让你半夜突然惊醒的回忆,或者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笑出声的瞬间,都算。
举个例子: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得膝盖流血却死活不肯松手,最后歪歪扭扭骑出十几米。多年后闻到橡胶轮胎的味道,还会想起当时的兴奋和疼痛。为什么这种小事能记一辈子?因为它是成长路上的“里程碑”,痛苦和喜悦交织,成了生命的烙印。
有人可能会问:“铭心刻骨只能是痛苦的事吗?”当然不是。去年我在地铁站遇到个迷路的老人,陪他等家人的两小时里,听他讲完半辈子故事。现在每次路过那个站台,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这种温暖人心的相遇,同样刻在记忆里闪着光。
有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总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才值得铭记,其实最持久的记忆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奶奶织毛衣时老花镜滑到鼻尖的样子,或者某个暴雨天朋友撑着碎花伞在楼下等你的身影。这些画面为什么挥之不去?因为它们承载着最真实的情感温度。
我常想,铭心刻骨的记忆就像藏在口袋里的鹅卵石。刚开始硌得难受,但摸久了就变得温润光滑。那个总和你吵架的同事,多年后却成了创业伙伴;高考失利时觉得天塌了,后来发现不过是人生岔路口的路标。时间有种神奇的力量,能把当时的心碎打磨成通透的琥珀。
最近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创造值得铭记的回忆?”我的建议是:别刻意追求“特别”。认真吃好每顿饭,把手机放进口袋好好看场日落,和重要的人说些看似无聊的废话。最珍贵的记忆,往往诞生于最普通的日常里。
站在书店的心理学专区,发现关于记忆训练的书籍总是热销。这让我想到,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记住更多,而是学会筛选。就像给心灵装个过滤器,让那些真正重要的瞬间自然沉淀,其他琐碎就随风去吧。毕竟,背负太多刻骨铭心的回忆,也会成为甜蜜的负担。
最后看历史纪录片时恍然大悟:整个人类文明不就是由无数铭心刻骨的瞬间堆砌而成的吗?从第一个钻木取火的火星,到阿波罗登月的脚印,每个突破性的时刻都在人类基因里刻下新的密码。这些集体记忆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族群,那些刻进骨子里的经历,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