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rén yī děng
成语解释: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学问才能等超过一般人
繁体字形:加人一等
英文翻译:desire to excel over others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等:1.等级:同等。优等。2.种;类:这等事。此等人。3.用于等级:二等舱。共分三等。4.程度或数量上相同:相等。等于。大小不等。5.同“戥”(děng)。6.姓。7.等候;等待:等车。请稍等一会儿。8.等到:等我写完这封信你再走。9.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北京、天津等地。纸张文具等等。10.列举后煞尾: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加人一等”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夸人“比别人高出一截”,但具体怎么用?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公司里的小王总能在项目汇报时提出别人想不到的解决方案,领导忍不住夸他:“你这创新能力真是加人一等啊!”这里既认可了个人优势,又暗示了团队中的独特价值。
核心问题:什么时候该用“加人一等”?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比较”场景里,但要注意语境是否友好。比如家长会上说“我家孩子数学成绩加人一等”,可能让其他家长尴尬;但换成“张教练带出的运动员体能加人一等”,既突出专业度又不显傲慢。
有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年会上,CEO特意提到测试组:“咱们的故障拦截率加人一等,比行业标准高出40%。”这句话让平时默默无闻的技术团队备受鼓舞——原来他们的细致工作早已被看见。
个人观点:超越不是目的,创造价值才是关键我观察到,“加人一等”在现代职场中逐渐从“竞争工具”转变为“协作信号”。就像登山队里体能最好的队员主动帮队友背包,这种超越带来的不是优越感,而是团队整体的提升。真正持久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如何用自己的“高一等”带动他人进步。
下次遇到需要肯定他人独特贡献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对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检查设备的保安大叔说:“您这份责任心真是加人一等。”比起直白的夸奖,这样的表达既保留文化韵味,又让赞美更有分量。毕竟,真诚的认可从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关键在于看见别人真正闪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