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j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繁体字形:勢均力敵

英文翻译:be well-matched in strength

势均力敌的意思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均:1.平;匀;相等:平均。势均力敌。2.副词。都:均好。均已完成。3.古又同“韵(yùn)”。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成语评论

势均力敌”这个词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对决?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比如小区里两位象棋大爷,一个擅长飞象局,一个精于屏风马,每次下棋都能吸引一圈人围观。他们你来我往三个小时,最后总是一拍大腿:“和棋!明天再战!”这时候旁观者就会感叹:“这真是势均力敌啊!”

有人可能会问:势均力敌只能形容对手吗?其实合作中也能用。比如科技公司里,算法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经常像齿轮一样互相较劲又互相成就。工程师说“这个功能实现不了”,产品经理立刻掏出用户调研数据,经过几轮拉锯战,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反而打磨出更接地气的方案。这种看似对抗实则互补的关系,正是另一种形式的势均力敌

为什么我们总被势均力敌的故事吸引?个人认为,这种平衡打破了“强弱分明”的单调剧本。就像看乒乓球双打比赛,当两队选手实力接近时,每个回合都充满悬念——擦网球、擦边球、极限救球轮番上演,观众的心跳跟着白色小球上下翻飞。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远比一边倒的碾压局更有看头。

有人担心势均力敌会导致僵局,但以我的观察恰恰相反。去年社区举办广场舞大赛,两支队伍从服装设计到动作编排都较着劲,结果预赛当天突然下起大雨。没想到她们当场合并队伍,用雨伞当道具即兴创作,反而拿了创新奖。可见当力量相当时,突破困境的创造力反而更容易被激发。

现代职场中的势均力敌正在发生有趣变化。以前同事间暗自较劲生怕被超越,现在越来越多的95后会在茶水间直接说:“你这个方案数据维度真厉害,不过用户画像部分我能补强。”这种既保持竞争力又愿意共享智慧的相处模式,让势均力敌从零和博弈变成了双人探戈。

最后不妨想想自然界的启示:森林里并排生长的两棵杉树,地下根系早已悄悄交织成支撑网络。它们在地面上争夺阳光,在地底下却共享养分。这种动态平衡告诉我们,势均力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共同成长的进行时。

势均力敌的造句

  1. 造句 各个豪族势均力敌,它们趁王权衰落之机,明争暗斗,已将国家弄得支离破碎。王权已经忘却为了造福臣民必须控制一切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只是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才间或想起这一原则,而且其大刀阔斧的行动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及其恶劣的后果。大仲马 
  2. 造句 面对危险的迫切,人类灵魂中总有势均力敌的两种声音:一种很合理的教人考虑危险的性质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种则更合理地说,考虑危险太令人丧气和痛苦了,因为预见一切和回避大势不在人类能力之内,所以在痛苦的事到来以前还是不去管它而去想愉快的事好。
  3. 造句 这两个拳击手,来回打好几个回合,龙争虎斗,势均力敌。
  4. 造句 这两个人势均力敌,龙争虎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5. 造句 这两支球队一向势均力敌,球迷们都希望两队能在冠军赛中一决雌雄。
  6. 造句 这两位棋手的实力真可说是势均力敌,难分轩輊。
  7. 造句 如今在这方面男女势均力敌的现状让她感到吃惊。
  8. 造句 这不是势均力敌的两军作战,而是兵力十分悬殊的交锋。
  9. 造句 这次辩论比赛,经过一节课的辩论,我们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技高一筹,拿下了冠军。
  10. 造句 双方势均力敌,究竟鹿死谁手,目前还很难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