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见“势均力敌”。
成语出处:《宋史·苏辙传》:“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繁体字形:勢鈞力敵
英文翻译:Powerful enemy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钧:1.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雷霆万钧之势。千钧一发。2.制陶器所用的转轮。3.敬辞,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钧座。钧鉴。钧启。4.姓。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什么是“势钧力敌”?这个词组常用来形容双方力量相当、难分高下。比如一场篮球赛,如果两队比分紧咬到最后一秒,解说员可能会说:“这场比赛真是势钧力敌!”这时候观众心跳加速,谁输谁赢全看临场发挥。
有人问:“势钧力敌只能用在比赛里吗?”当然不是!比如公司里两位设计师的方案各有千秋,老板犹豫不决时,同事可能打趣:“您这是碰上势钧力敌的难题了。”这说明竞争不仅存在于赛场,职场、生活处处可见。
记得去年社区组织辩论赛,中学生组决赛现场让我印象深刻。正方引用数据条理清晰,反方用情感共鸣直击人心,评委最后用了半小时才投票决定胜负——这种“连裁判都犯难”的局面,正是势钧力敌最生动的写照。
为什么人们喜欢势均力敌的对抗?心理学研究发现,实力悬殊的较量会降低参与感,而势均力敌的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就像打羽毛球时遇到水平相当的对手,来回扣杀二十多个回合还不分胜负,这种体验远比轻松碾压对手更让人记忆深刻。
有个有趣的现象:势钧力敌的关系往往能创造双赢。比如科技领域,某品牌手机发布新功能后,竞争对手三个月内必然推出升级版。消费者看着两家企业你追我赶,反而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这种良性竞争就像太极的阴阳平衡,推动着行业整体进步。
不过要注意,势钧力敌≠永恒不变。上周朋友公司的项目竞标就是例子:最初三家供应商实力相当,但其中一家突然拿出突破性技术方案,局面立刻打破平衡。这说明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动态平衡”,就像骑自行车,静止会倒下,持续前进才能保持稳定。
观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数量总会自动调节。当狼群数量增加,鹿群会减少;鹿群减少又导致狼群食物不足,数量回落——这种天然的制衡机制,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势钧力敌?或许人类社会的竞争法则,早在万物演化中埋下了伏笔。
下次遇到难分伯仲的情况,不妨换个角度:势钧力敌不是非要比出胜负,而是为双方提供成长的机会。就像两棵并立的树,争抢阳光的同时也在相互成就,最终共同撑起一片更茂密的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