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rán biàn sè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发怒
繁体字形:勃然變色
英文翻译:agitatedly change color
勃:[bó]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bèi]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勃然变色”这个成语,你懂的,就是形容人突然翻脸或者情绪大变的那个词。比如同事小王上一秒还在笑嘻嘻地聊周末聚餐,结果听到有人说他工作摸鱼,立马勃然变色,拍桌子吼了一句:“这事儿没完!”你看,这情绪切换得比川剧变脸还快。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吵架的场景吗?”嘿,还真不是!比如隔壁张阿姨看到儿子考试不及格,原本温柔的脸瞬间勃然变色,抄起鸡毛掸子就追着跑——你看,亲子互动也能用上这个词,说白了就是情绪突然失控的万能表达。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人们会勃然变色呢?说白了就是触碰到敏感神经了。就像你夸姑娘裙子好看,结果发现人家穿的是裤子,这时候对方可能当场勃然变色。要我说啊,这反应就跟手机开静音突然外放似的,完全不受控制。
这里插句个人看法哈,我觉着“勃然变色”虽然听着吓人,但其实是人之常情。谁还没个情绪失控的时候?关键是看后续怎么处理。就像上周老李在会议上勃然变色摔门而去,结果半小时后拎着奶茶回来道歉,这不就成了段子嘛。
再举个历史典故的例子,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听说马谡失街亭,那可不就是勃然变色?原本摇着羽毛扇的淡定军师,瞬间变成暴跳如雷的班主任。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反应反而让人觉得真实,毕竟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不是?
最后给个小建议,遇到别人勃然变色时,别急着怼回去。就像突然遇到炸毛的猫,你越伸手它越抓狂。倒不如学学隔壁王大爷,见老伴要发火就突然来段广场舞——这招转移注意力大法,可比硬碰硬管用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