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rán bù yuè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悦:喜悦,高兴。形容突然变脸不高兴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悦曰:‘必则滑厘所不识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人突然生气变脸色
繁体字形:勃然不悦
英文翻译:Be displeased
勃:[bó]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bèi]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悦:1.高兴;愉快:喜悦。不悦。和颜悦色。2.使愉快:悦耳。悦目。3.姓。
哎哟,你问“勃然不悦”咋用?这词儿可太有意思了!比如老张正乐呵呵地跟同事聊周末钓鱼的事儿,结果领导突然甩给他一堆额外任务,他当场就“勃然不悦”了,脸黑得像锅底似的。你说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情绪被突发事件给点炸了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本来约好跟哥们儿开黑打游戏,结果女朋友临时让他陪着逛街。他嘴上说“都行都行”,可眉毛一挑、嘴角一撇,那“勃然不悦”的表情藏都藏不住。这时候咋办?嘿,要么学小明硬着头皮去逛街,要么学他哥们儿赶紧喊“下次再约”溜之大吉。
不过话说回来,谁还没个“突然变脸”的时候?上回我在超市排队结账,眼瞅着快轮到了,突然插进来个大妈说要“赶时间”。我虽然没出声,但心里那个火啊——要不是手里拎着鸡蛋怕摔了,估计当场就要“勃然不悦”了。这玩意儿就跟打喷嚏似的,有时候真憋不住!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 倒也不是!你看老李头跟棋友下象棋,本来下得乐呵呵的,结果对方耍赖悔棋。他“勃然不悦”地拍桌子:“这局不算!” 结果俩人吵着吵着又笑作一团。所以说啊,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关键得看后续怎么处理。
要我说,现在人活得都挺紧绷的,“勃然不悦”这词儿用着特应景。但咱得学学高压锅,该放气儿就放气儿。就像上周开会时王姐被同事抢了功劳,她当场就“脸色一沉”,不过转头就约着对方喝奶茶把话说开了。这招可比憋着强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扯句闲篇儿,老祖宗造这成语真是绝了——四个字就把“从开心到翻脸”演成了连续剧。下次要是见着谁突然拉下脸,别急着躲开,递杯冰饮料说不定就能把“勃然”给“降火”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