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lǐ yī qǔ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成语出处:《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繁体字形:千裏一麯
英文翻译:A song in a thousand miles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曲:[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千里一曲"的情况。比如精心策划的旅行中突然下雨,原本完美的计划出现小插曲,正如成语原意所说:"河水千里,始有一曲"。这个出自《晋书》的成语,本意是指千里长的河道才出现一个弯曲,后来引申为事物总体完美中的微小缺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河流来比喻这种状态?仔细观察自然现象会发现,完全笔直的河道反而容易引发洪水,适度的弯曲能调节水流速度。这恰好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成若缺"的智慧——看似不完美的细节,往往承载着事物长久存续的密码。
在工作中处理重大项目时,我亲身体会过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去年团队耗时半年研发新产品,在发布会前三天发现包装设计存在色差。当时有人主张延期上市,但最终我们选择如实说明情况,结果消费者反而赞赏这种坦诚。这个"不完美"的插曲,最终成为了品牌故事的亮点。
现代人追求完美的焦虑感越来越强,但《道德经》"曲则全"的哲理依然适用。就像智能手机每年更新迭代,用户既期待创新突破,也包容每代产品的小瑕疵。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恰恰是"千里一曲"在当代社会的生动写照——接受合理范围内的不完美,才能获得持续进步的空间。
当我们欣赏古典园林时,会发现设计者故意在规整布局中设置曲折回廊;观看书法作品时,大师总在工整笔法间保留飞白痕迹。这些匠心独运的"不完美",反而成就了艺术品的独特韵味。或许人生也该如此,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学会与那些恰到好处的"小曲折"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