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i
  • 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āi āi fù mǔ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繁体字形:哀哀父母

英文翻译:pitiful parents

哀哀父母的意思

哀:1.悲伤;悲痛:悲哀。哀鸣。2.悼念:哀悼。默哀。3.怜悯:哀怜。哀矜。哀其不幸。4.姓。

哀:1.悲伤;悲痛:悲哀。哀鸣。2.悼念:哀悼。默哀。3.怜悯:哀怜。哀矜。哀其不幸。4.姓。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成语评论

哎呦喂,说到“哀哀父母”这个成语啊,你肯定听过吧?这词儿最早出自《诗经》里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说白了就是子女哀痛父母离世的场景。比如有人感叹:“老王最近总念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听说他父亲刚过世三个月。”你看,这种用法既贴切又有文化味儿。

不过问题来了,为啥古人要用“哀哀”形容父母呢?其实啊,这里的“哀哀”不是单纯说哭哭啼啼,更多是表达那种失去依靠后的茫然无措。就像有个段子说的:张秀才守孝三年,每天对着父母牌位说“哀哀父母,如今孩儿连煮饭该放几勺盐都不知道”,这话里既有思念,又透着生活技能的缺失,真是把成语用活了。

要我说啊,现代人用这个成语可别光顾着掉眼泪。举个栗子,同事小美加班到深夜,突然在朋友圈写:“哀哀父母,当年教我早睡早起的唠叨,现在想来都是金玉良言。”这不就把传统成语和当代熬夜文化完美结合了吗?既表达了思念,又带着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

那有人要问了,现在都2023年了,这老掉牙的成语还有啥用?嘿,您可别小瞧它!前两天看到个新闻,说有个程序员在父母去世后才明白“哀哀父母”的真谛,现在每周都去养老院做义工。所以说啊,这个成语就像个警钟,提醒咱们别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过话说回来,用成语也得看场合。比如跟00后聊天突然蹦出句“哀哀父母”,人家可能以为你在背文言文。但要是用在追思会上,配合着讲述父母生前的点滴,那效果绝对杠杠的。记住咯,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对了提鲜,用错了齁咸。

最后送大家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身体硬朗,多陪他们唠唠嗑、旅旅游,别总想着来日方长。要我说啊,与其将来对着照片说“哀哀父母”,不如现在就把这句成语记心里,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您说对不?

哀哀父母的造句

  1. 造句 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 造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3. 造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4. 造句 清明时节,这位老人来到父母墓前祭拜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儿不孝了!
  5. 造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让我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样是赞美母亲的话语却有这么多表达方式啊。
  6. 造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身在外地的子女们想起要报答父母的恩情,都会落叶归根。
  7. 造句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之罄矣,维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出则衔恤,入则靡。
  8. 造句 父母恩勤,哀哀父母,春晖寸草,鹑居鷇食,断杼择邻,寒泉之思,昊天罔极,老牛舐犊,含辛茹苦,恩逾慈母,孟母三迁,曾母投杼,可怜天下父母心。
  9. 造句 孩儿不问身世,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0. 造句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