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ēn
  • q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mǔ ēn qín

成语解释: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父母的辛劳

繁体字形:父母恩勤

英文翻译:Parents' kindness

父母恩勤的意思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勤:1.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跟“懒、惰”相对):手勤。勤学苦练。人勤地不懒。2.次数多;经常:勤洗澡。夏季雨水勤。他来得最勤,差不多天天来。3.勤务:内勤。外勤。4.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出勤。缺勤。考勤。执勤。空勤。地勤。5.姓。

成语评论

父母恩勤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王阿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儿子熬中药,儿子高考前她瘦了整整八斤,这不就是"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真实写照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付出,正是成语最贴切的注解。

可能有人会问:这成语和普通亲情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恩"与"勤"二字。就像我表姐生孩子后,她母亲连续三个月住在她家,既帮着带新生儿,又每天变着花样做月子餐。这种既充满恩情又饱含辛劳的双重付出,用"父母恩勤"形容再合适不过。

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其实有了新内涵。上周在小区看到个年轻爸爸,背着公文包还牵着学步的女儿,边走边用蓝牙耳机开工作会议。这种既要打拼事业又要养育孩子的当代父母,他们的恩勤更多了份时代赋予的坚韧。我忽然觉得,父母恩勤从古至今都在,只是表现形式在变化。

有人可能会困惑:父母付出这么多,子女该怎么回报?以我家为例,去年父亲做手术时,我们兄妹三人排班陪护,小妹甚至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工作。当时主治医师说:"你们这样孝顺,老人家没白辛苦。"可见回报不在形式,关键是让父母感受到心意相通。

突然想起个有趣的现象:北方家庭喜欢用"爸妈养大你不容易"教育孩子,南方则更多说"父母恩情大过天"。这种地域差异反而印证了成语的普适性——无论表达方式如何变化,那份恩勤的本质始终如一。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父母的付出终将在岁月里开花结果。

最近看社会学研究说,00后比前辈更愿意直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这让我想到,与其纠结成语的古老用法,不如关注它承载的情感内核。下次看到母亲收藏着你小时候的涂鸦,父亲手机里存满你的工作照,这些细节都在默默讲述着父母恩勤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