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mǔ guó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祖国

繁体字形:父母國

英文翻译:country of birth

父母国的意思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成语评论

父母国”这个词乍一听有些陌生,实际上它源自“父母之邦”的典故,指代一个人出生的国家或生长的故土。比如有人会说:“海外游子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片父母国的土地。”这里的“父母国”不仅承载着地理概念,更寄托着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

为什么要用“父母”来修饰国家?这其实暗含了人与故土间类似亲缘的关系。就像孩子天然依赖父母,人们也会对养育自己的土地产生本能的情感。比如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时,那种“忽闻父母国乡音,热泪盈眶未语先”的感受,正是这种深层联结的体现。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企业家在跨国谈判时,坚持用家乡茶待客。他说:“这茶香里藏着父母国的山水人情。”这既展现了文化自信,也巧妙传递了合作诚意。可见“父母国”不仅是怀旧符号,更可以转化为现实交往中的独特优势。

现代人如何维系这种情感?有位在海外教中文的老师分享道:“每周带着学生读《静夜思》,看着他们念‘举头望明月’时眼里的光,就像看到二十年前初读这诗的自己。”这种文化传承的接力,让“父母国”的概念超越了地域限制,在代际间持续焕发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人拥有多重文化背景。有位混血作家这样描述:“我的‘父母国’像调色盘,既有江南的黛瓦白墙,也有北欧的极光森林。”这种包容性理解,或许正是传统概念在新时代的进化方向。

当我们谈论“父母国”时,本质上是在寻找自我定位的坐标系。它可以是老屋门前的那棵槐树,可以是方言里的某个俚语,甚至是记忆中的某种味道。这些碎片最终拼合成答案:我们既是父母国的继承者,也是它的续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