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è bì zhī hǎo
成语解释: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
成语出处: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修月生与文香甚昵,素有啮臂之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用于男女之间
繁体字形:噛臂之好
英文翻译:A good rodent
啮:咬(多指鼠、兔等):虫咬鼠啮。
臂:[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啮臂之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传说古代两个人为了表达信任,会在手臂上咬个牙印作为约定,后来就用来形容特别深厚的交情或生死相托的关系。比如:“他俩从小一起长大,经历过无数风浪,早就是啮臂之好的兄弟。”你看,用这个成语是不是比说“铁哥们”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谁还咬手臂立誓啊?这成语过时了吧?”其实重点不在动作本身,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超越利益的联结。比如职场中,同事小王主动帮新人改方案到凌晨三点,老板感叹:“现在肯这么掏心掏肺带徒弟的,真是啮臂之好般的难得。”这时候成语就活用了——谁说古人留下的词不能用在微信工作群里?
我自己遇到过类似的场景。有次创业遇到资金危机,合伙人老张二话不说抵押了房子。后来我问他当时怎么想的,他笑着说:“十年前你通宵帮我搞定客户那晚,我就当咱俩咬过胳膊了。”你看,真正的“啮臂之好”从来不需要真的见血,关键时刻的行动比任何仪式都实在。
再举个反例:某公司总把“团队如家人”挂嘴边,结果遇到裁员时高管集体甩锅。这种嘴上说得亲热、实际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关系,就像用马克笔画的牙印——水一冲就掉色。所以说,判断是不是真交情,别听说了什么,得看关键时候做了什么。
还有个冷知识:古人咬手臂的位置其实有讲究。左臂靠近心脏代表赤诚,右臂象征力量,就像现在有人喜欢在合同盖骑缝章,都是通过具体形式强化承诺的重量感。下次看到历史剧里咬手臂的情节,别只觉得血腥,那可能是古代版的“指纹签约”呢。
说到底,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是因为人永远需要超越契约的精神纽带。就像现在年轻人说“过命交情”,或是游戏队友互称“本命搭档”,本质上都是“啮臂之好”的现代变体。形式会变,但人对纯粹信任的渴望,从古至今都没褪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