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ǎn kě bù píng
成语解释: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路途的险恶
繁体字形:坎坷不平
英文翻译:rough and bumpy
坎: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水。见〖八卦〗。2.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土坎儿。田坎儿。前面有道坎儿,当心别绊着。3.低洼的地方;坑。4.姓。5.坎德拉的简称。一个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赫的单色辐射,并且在这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瓦每球面度时的发光强度就是1坎。
坷:[kē]〔坷垃〕〈方〉土块。[kě]见〔坎坷〕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坎坷不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道路难走,但更常被用来比喻人生或事业发展中的波折。比如有人会说:“创业这条路真是坎坷不平,资金、团队、市场样样都是考验。”这时候,“坎坷不平”就不再是字面的坑洼地面,而成了奋斗者咬牙坚持的代名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困难?其实它特别在既承认现实的艰难,又暗含了突破障碍的可能性。就像老张的早餐店,开业三个月遭遇疫情封控、原料涨价、员工离职,但他总说:“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把这些坎坷踩平了,铺子才算真正立住。”这里用“坎坷不平”既描述了现实困境,又透露出店主不服输的韧劲。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看似顺利的情境里。比如某科技公司三年上市,外人看着光鲜,创始人却说:“我们研发智能芯片时,技术路径就改过八次,每次都是推翻重来。”这种用“坎坷不平”来自曝家底的做法,反而让成功显得更有分量——它提醒我们,表面的平坦往往掩盖着暗处的颠簸。
依我看,真正可怕的不是遭遇坎坷,而是被坎坷磨掉了锐气。就像登山时遇到碎石坡,站着不动只会打滑,保持移动反而能找到着力点。去年参加马拉松时,我在30公里处膝盖剧痛,当时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段路可真够坎坷不平的”,结果自我调侃反而冲淡了痛苦,最终踉跄着过了终点线。这或许就是汉语成语的妙处:四个字就能把困境转化为值得玩味的经历。
遇到瓶颈时不妨换个视角:坎坷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为了让我们练就更强的平衡能力。就像黄河壶口瀑布,正是因为河床落差造就了奔涌千里的气势。下一次当别人用“坎坷不平”形容你的处境时,或许可以笑着回应:“说明我正在走上坡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