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dì zhū lù

成语解释:见“天地诛灭”。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盟誓等

繁体字形:天地誅剹

英文翻译:Heaven and earth kill

天地诛戮的意思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诛:1.谴责:口诛笔伐。2.杀(有罪的人):害民者诛。3.要求:诛求无时。

戮:1.杀:杀戮。2.并;合:戮力。

成语评论

天地诛戮”这个成语听起来杀气腾腾,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合适?我们先看个例子:“开发商肆意砍伐原始森林,当地老人痛心疾首地说:‘这种断子绝孙的做法,当真是天地诛戮的行径!’”这里用成语表达了违背自然规律的恶行会遭到天谴的因果观。

为什么现代人很少用这个成语?其实它更像古代公案小说里的台词,比如《三侠五义》中包拯判案时常说“若不惩治,天地诛戮”。如今我们更倾向用“自食恶果”“违背天理”等更直白的表达,但理解这个成语能帮我们读懂古典文学中的道德审判逻辑。

有个有趣的现象:天地诛戮”常出现在因果报应的语境中。比如神话剧里神仙斥责妖魔:“尔等祸乱人间,必遭天地诛戮!”这种用法突显了传统文化中“人在做天在看”的朴素价值观,和现代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形成对照。

我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警示作用的文学化表达。就像我们看到污染河流的行为,说“这简直要遭雷劈”比讲环保法规更生动。虽然不再字面相信天打雷劈,但成语承载的敬畏心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试着改写现代场景:“公司财务造假曝光后,股民怒骂:‘这种欺骗行为天地诛戮!’”虽然略显夸张,但准确传达了公众对失信行为的强烈谴责,比单纯说“必须严惩”更有情绪张力。

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自然法则不可违”的核心意象。就像我们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本质上都是对突破底线的行为发出预警。下次看到历史剧里出现这个词,就能明白这是古人版的“严重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