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zhī
  • d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

成语解释: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

繁体字形:失之東隅

英文翻译:lose at sunrise

失之东隅的意思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隅:1.角落:墙隅。城隅。向隅。一隅之地。2.靠边沿的地方:海隅。

成语评论

失之东隅”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小明参加绘画比赛落选了,但评委却注意到他的书法功底,推荐他去参加另一个书法展览——这不就是“丢了东边的瓜,却在西边捡了芝麻”吗?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用这个成语安慰别人?答案很简单:它用“东边和西边”的比喻,提醒我们“得失未必在同一个维度”。

再看一个职场中的例子:老张因为部门调整失去了原本的管理岗,却因此被调到一个能发挥技术专长的新项目组。这时候同事可能会拍拍他说:“老张啊,你这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这里隐藏着一个关键认知:人的价值评估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的,某个赛道的挫折可能在另一个赛道变成跳板。

或许你会疑惑:这种说法是不是在自我安慰?我的观察是:关键在于行动力。就像邻居王阿姨的茶馆疫情期间被迫歇业,她转头在短视频平台教人茶艺,反而积累了十万粉丝。这不仅是心态调整,更是把意外变故转化为新机会的智慧。东边的围墙塌了,有人忙着砌砖,有人却开始欣赏西边新露出的晚霞。

当代年轻人跳槽的故事最能体现这种哲学。小美从互联网大厂裸辞后,用积蓄开了间手作工作室。当有人问她是否后悔放弃高薪,她笑着引用这个成语:“以前用健康换工资,现在用创意换生活品质。”这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但主动转换赛道的勇气,恰恰暗合了成语中“东隅”与“桑榆”的空间转换逻辑。

最后想到朋友老周的经历特别有意思:他精心策划的求婚仪式因为暴雨泡汤,却在狼狈躲雨时,女友看着浑身湿透的他突然说“我们结婚吧”。生活总是用这种戏剧化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时候失去既定剧本,反而能得到更真实的感动。你看,连爱情故事都在印证这个千年成语的生命力。

失之东隅的造句

  1. 造句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 造句 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这个道理。
  3. 造句 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4. 造句 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5. 造句 除了“坐树不言”、“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外,还有“畏天知命”、“以逸待劳”等成语也和这位大树将军有关。
  6. 造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九阳真经】去的,没想到在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
  7. 造句 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 造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来,只要坚强地活下去,在红尘喧嚣中,她就能如花绽放,一路锦绣。
  9. 造句 殿下,此番定下之计已不能行,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番我们也不是劳而无功。
  10. 造句 芸娘只是一个人暗自垂泪,有道是得之桑榆,失之东隅,人间悲悲喜喜,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