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zhī
  • dōng
  • shōu
  • zhī
  • s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失之東隅,収之桑榆

英文翻译: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隅:1.角落:墙隅。城隅。向隅。一隅之地。2.靠边沿的地方:海隅。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榆:1.榆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叫榆钱。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2.(Yú)姓。

成语评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小明原本计划周末去爬山,结果因为暴雨不得不取消。他郁闷了一上午,却在家整理旧书时发现了一本童年日记,读得哈哈大笑。这不就是“丢了早上的计划,却在傍晚找到意外乐趣”吗?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具体的小事上吗?当然不是!比如某科技公司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结果市场反响平平。但没想到,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专利,一年后成了另一项爆款产品的核心。看似“丢了西瓜”,实则“捡了榴莲”——虽然形态不同,但价值可能更高。

那遇到挫折就只能被动等待“桑榆”吗?我的观察是:主动调整视角更重要。就像朋友阿芳疫情期间被迫关停实体店,却因此学会了直播带货,现在线上营业额是原来的三倍。她跟我说:“要不是当初的困境推着我改变,我可能还在守着那间逐渐冷清的门店。”

为什么有些人的“桑榆”来得特别及时?我发现关键在于保持开放的接收状态。就像种田,东边田地歉收时,有经验的农夫会立即检查西边土壤湿度,调整灌溉方案。生活中也需要这种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是所有失去都是终点,往往是新赛道的发令枪。

最后分享个有意思的现象:现代人常说的“斜杠青年”,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成语的生动诠释。当主业遇到瓶颈时,副业可能悄然开花;当某个技能不再吃香,跨界能力反而成为稀缺资源。这或许在提醒我们:人生棋局,落子不必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