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rán wú yī
成语解释:孑然:单独;依:依靠。形容孤独一人,无依无靠
成语出处:《剪灯新话·姚公子传》:“妻去来数月,而聘金又尽,左顾右盼,孑然无依,将自卖自身,而苦无主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孤独无助
繁体字形:孑然無依
英文翻译:Alone and helpless
孑:1.单独;孤单:孑立。孑身。2.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依:1.依靠:唇齿相依。2.依从;答应:你只要答应一个条件,我就依你。3.介词。按照:依次前进。4.古又同“扆(yǐ)”。
“孑然无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孤单无靠,身边没有任何依靠或支持。比如,当有人提到“他在异乡打拼多年,始终孑然无依”,这句话立刻让人联想到一个独自面对生活挑战的身影。这种孤独感既是压力,也可能是成长的契机。
有人可能会问:“孑然无依和孤苦伶仃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孤独,但“孑然无依”更偏向“缺乏支持”,而“孤苦伶仃”更突出“生活困苦”。比如,老人独居且无人赡养时,更适合用后者;而一个创业者资金断裂、团队解散,用前者更贴切。
举个例子:小张毕业后选择去山区支教,最初语言不通、生活条件艰苦,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同事问他:“这么难,怎么坚持下来的?”他笑着说:“虽然孑然无依,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里既点出他的孤独,又隐含了他的主动选择与内心力量。
有趣的是,现代人常把“孑然无依”和“独立自主”混为一谈。其实前者是被动承受,后者是主动掌控。比如一个人被迫独居是孑然无依,但自愿独居并享受生活的人,反而可能觉得自由充实。这让我想到:孤独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换个场景:老李退休后,子女都在国外,老伴也去世了。邻居劝他搬去养老院,他却说:“习惯了孑然无依,反倒清静。”这句话背后既有无奈,也藏着老一辈人对自我空间的坚持。这种复杂心态,正是成语能精准捕捉到的微妙之处。
或许有人觉得,“孑然无依”总带着悲情色彩,但换个角度看,它也能成为沉淀自我的机会。就像登山者独自攀岩时,虽然风险倍增,却更能专注脚下的每一步。生活中暂时的“无依”,或许正是让我们学会依靠自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