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ī 岿
  • rán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ī rán bù dòng

成语解释: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巋然不動

英文翻译:steadfastly stand on one's ground

岿然不动的意思

岿:1.高大屹立的样子:岿巍。岿然不动。2.小山丛列。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成语评论

成语"岿然不动"常被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物在动荡中保持稳固状态。比如台风过境时,村口那棵百年老榕树虽枝叶剧烈摇摆,主干却始终岿然不动,就像个经验丰富的长者看惯了风雨。这种画面不仅存在于自然界,生活中也常见类似情景。

有人可能会问:"岿然不动是不是等同于固执?"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去年我陪朋友创业时深有体会:当团队因市场波动产生动摇时,负责人坚持核心业务方向岿然不动,这种坚守并非闭目塞听,而是基于前期充分调研后的战略定力。就像航船遇到风浪时不盲目调头,而是校准罗盘稳住船舵。

历史故事中也不乏典型案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空城计能成功,正是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弱点。当十五万大军压境时,孔明在城头焚香操琴的岿然不动,反而形成了无形的心理威慑。这种以静制动的智慧,至今仍在商业谈判和心理博弈中发挥作用。

现代生活中,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地铁里总有人能在拥挤车厢里保持阅读专注。他们身体随列车晃动,但注意力始终岿然不动。这让我联想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精神层面的岿然不动"或许比物理层面的稳固更重要。就像手机设置勿扰模式,主动选择何时响应外界刺激。

需要提醒的是,岿然不动并不排斥适时调整。老家茶农有个妙喻:茶树要扎根深处才能抗风,但采茶人需要根据季节变换手法。真正的稳固从不是僵化状态,而是像太极拳的站桩,看似静止实则暗含动态平衡。这种理解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把握这个成语的现代应用场景。

岿然不动的造句

  1. 造句 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 造句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3. 造句 泰山岿然不动地屹立在齐鲁平原上。
  4. 造句 你们都来吧,我自岿然不动,我自小队人生,谢谢你们塑造了淡定的我。
  5. 造句 总有一些人会被风吹走,还有一些人总是站在风中岿然不动。
  6. 造句 它有如人类智慧的丰碑,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7. 造句 也不知道那闹表是上给谁的任它响个不停他自岿然不动。
  8. 造句 敌军的炮弹不停地倾泻过来,可我军的阵地却岿然不动,坚不可摧。
  9. 造句 面对升级版的穆雷,费德勒岿然不动,依然在迪拜打出了自己的气势,名利双收。
  10. 造句 2是一种态度,任凭别人冷嘲热讽,我自岿然不动;2是一种善良,任凭别人阳奉阴违,我自真语真言;2是一种精神,任凭别人唉声叹气,我自乐观对世;2是一种淡然,任凭别人你争我夺,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