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
  • b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成语解释: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棄甲曳兵

英文翻译:throw away their armo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弃甲曳兵的意思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曳:拖;拉;牵引:摇曳。曳光弹。弃甲曳兵。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成语评论

弃甲曳兵”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画面感却特别强。想象一下古代战场上,士兵丢下铠甲、拖着兵器逃跑的场景——这不正是失败者仓皇撤退的经典画面吗?比如在《三国演义》里,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得曹军“弃甲曳兵而走”,连武器都来不及收拾干净,这个场景把成语的狼狈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战争故事里吗?其实它的现代版应用更接地气。比如马拉松比赛中,最后两公里突然抽筋的选手,咬着牙拖着腿坚持的样子,就可以说是“弃甲曳兵式完赛”。再比如备考研究生的同学,考前一周突然放弃刷题,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这不也是精神层面的“弃甲曳兵”吗?

为什么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我发现它精准捕捉到了人类共通的挫败体验。就像上周我尝试DIY装修卫生间,结果瓷砖贴歪、防水层漏水,最终灰溜溜请来专业师傅收拾残局——整个过程完全就是现代家居版的“弃甲曳兵”。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成语在新时代依然鲜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成语本身带点负面色彩,但换个角度看,它反而能成为警醒我们的镜子。我见过创业者把“弃甲曳兵”四个字做成电脑壁纸,每当想放弃时就提醒自己:暂时的撤退可以接受,但别让兵器拖出太长的划痕。毕竟生活中真正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跌倒后还能捡起铠甲继续前行的人。

弃甲曳兵的造句

  1. 造句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 造句 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 造句 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4. 造句 好了,好了,达尔,现在什么都还没有做你就已经有弃甲曳兵逃走的念头了,这可不行,可千万别灭了自己的威风。
  5. 造句 出南京的路造已经被封死了,路上除了弃甲曳兵的逃兵就只有手无寸铁的老弱妇童。
  6. 造句 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
  7. 造句 长剑剑锋芒利,一剑挑去,官兵或是双目已盲,或是五官缺失,或是断腿少臂,或是破肚开膛,如同剁豆腐般把那群官兵打得七零八落,弃甲曳兵。
  8. 造句 一句话说完扬手一鞭,向前疾驰,行约二三里远近,但听前面鼓声大作,喊声震天,自家的铁甲军如溃堤之水,四分五裂,弃甲曳兵,落落然迎面奔逃过来。
  9. 造句 又持六般法宝舞于手中,火光中斩妖破敌,狼兵惨叫不止,皆弃甲曳兵而走。
  10. 造句 不得已征兵数千,出去对阵,可奈兵心未固,遇了敌将,当即弃甲曳兵,纷纷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