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jiǎ tóu gē
成语解释: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成语出处: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棄甲投戈
英文翻译:To abandon one's armour for another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投: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2.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4.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发向:投射。投影。6.寄,递送:投递。投稿。7.合:投合。意气相投。8.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弃甲投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生活中其实常常能用上。比如张三在辩论赛里被对手连续质问,突然发现自己的论点站不住脚,干脆摆摆手说:“算了,我弃甲投戈,这局认输!”——这里说的可不是真的丢盔甲扔武器,而是比喻主动退出竞争或承认失败。
为什么用“甲”和“戈”来代表放弃?古代打仗时,“甲”是护身铠甲,“戈”是进攻武器,丢了这两样就等于放弃抵抗。现在用来形容人面对困境时选择“战略性撤退”,反而可能是一种智慧。比如公司项目遇到技术瓶颈,与其硬撑烧钱,不如暂停重做计划,这就是现代版的“弃甲投戈”。
再来个接地气的例子:李阿姨劝儿子别和邻居小孩比成绩,说:“咱家孩子数学弱,但画画拿奖了啊!何必在别人的赛道里弃甲投戈?”这里强调的不是认输,而是跳出无效竞争,找到自己的优势战场。
有人觉得“弃甲投戈”等于懦弱,真是这样吗?我倒觉得要看场景。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转战线上,表面看是放弃了线下市场,实则开辟了新天地。这种“放下旧包袱,拥抱新机会”的思维,反而让成语有了积极意味。
最后分享个观察:地铁口卖早餐的大叔,发现隔壁摊煎饼的排队更长,果断改卖豆浆搭配对方产品,结果双方销量都涨了。你看,有时候“弃甲投戈”不是终点,而是重新组队的起点——毕竟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