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ù bù kě è
成语解释: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愤怒
繁体字形:怒不可遏
英文翻译:be unable to contain knew no bounds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遏:阻止;禁止:遏止。响遏行云。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这个词,光看字面就能感受到一股火气直冲脑门儿的状态。比如:老张发现有人偷偷把他养了五年的盆栽连根拔了,气得一拍桌子,“怒不可遏”地冲出门要找邻居理论——这时候的愤怒,就像高压锅快炸了,根本压不住。
问题来了:这种情绪爆发一定是坏事吗?其实不然。比如看到有人虐待动物,路人甲“怒不可遏”地制止,这种正义感的爆发反而推动了社会正向改变。愤怒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场景。同事小王熬夜做的方案被领导随意否定,他强忍着没当场发作,结果回家越想越气,把键盘砸得噼里啪啦响。这时候的“怒不可遏”就像憋回去的喷嚏,看似避免了冲突,实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情绪反噬。
那么如何避免被怒火牵着鼻子走?有个冷知识:人在愤怒时,盯着表盘看60秒,皮质醇水平会下降40%。下次当感觉要“怒不可遏”时,试试先给自己按个暂停键,就像开车遇到红灯自然要踩刹车。
从个人经历看,我发现当代人更需要“智慧型愤怒”。上周在超市排队,有个大妈插队还理直气壮,我深呼吸三次后说:“阿姨您是不是没看见队伍?需要我帮您找队尾吗?”这种带着脑子的“怒不可遏”,既表达了立场,又避免了无谓争吵。
说到底,情绪管理就像冲浪。与其拼命压制浪头,不如学会顺势而为。当我们理解“怒不可遏”只是情绪海浪中的一朵浪花,就能更从容地驾驭它,而不是被它卷入海底。毕竟,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发火,而是懂得让怒火照亮问题,而不是烧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