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xīn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xīn dòng pò

成语解释: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用于说明事物壮观

繁体字形:驚心動魄

英文翻译:be struck with fright

惊心动魄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成语评论

惊心动魄”这个词,光是读出来就让人心跳加速。它到底在形容什么样的场景?举个例子,你坐在电影院里,银幕上的主角正吊在悬崖边缘,手指一点点滑落,背景音乐陡然拔高——这时候你手心冒汗、呼吸暂停的感觉,就叫做“惊心动魄”。这种时刻像有只手攥住了你的心脏,既害怕看下去,又舍不得移开视线。

有人会问:惊心动魄只能用在危险场景里吗?其实不然。去年看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最后那个点球破门的瞬间,全场观众集体跳起来尖叫,连解说员都破了音。虽然不涉及生命危险,但那种集体情绪爆炸的场面,完全配得上“惊心动魄”四个字。关键时刻的强烈冲击力,才是这个成语的灵魂。

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记得第一次坐过山车,在最高点俯冲时,风声呼啸着灌进耳朵,失重感让胃部翻腾,那一刻身体的本能反应比大脑更快——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震撼,正是惊心动魄的真实写照。有趣的是,事后回想起来,人们往往会对这种刺激感上瘾。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类会迷恋惊心动魄的体验?在我看来,这可能源于我们对突破日常的渴望。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中,偶尔的惊险就像往平静湖面投了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反而让生活更有层次感。就像有人爱看恐怖片,要的其实不是恐惧本身,而是安全距离内的肾上腺素飙升。

当代社会里,“惊心动魄”有了新变种。比如亲眼见证火箭发射时震耳欲聋的轰鸣,或是手术室里医生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这些场景未必惊险,但因其承载的重大意义,同样能引发强烈的心理震颤。或许真正的惊心动魄,藏在人类突破极限的每个瞬间里。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教会我们珍惜平凡。就像暴雨过后看见彩虹,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人,会更懂得细水长流的美好。那些让我们心跳加速的时刻,最终都会沉淀成记忆里的璀璨星光,照亮寻常日子里的每个角落。

惊心动魄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攻战,盟军一浪浪的攻势余波未尽,德军又如飓风般狂卷而至。
  2. 造句 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四十九天,最终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 造句 关公战秦琼是场势钧力敌惊心动魄的对决。这场战斗惊心动魄,极端惨烈。
  4. 造句 战场上尸首遍野,让人看的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5. 造句 惊心动魄后的小村庄没有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毫无生气的哀号。
  6. 造句 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7. 造句 一声劈雷,惊心动魄地打下来,呼隆、呼隆,咕咚、咕咚地往下滚,好像几个空木桶由楼梯上往下滚似的。
  8. 造句 战争是无情的。不论在哪个地方,都会使人们惊心动魄。
  9. 造句 战士们攻城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脑海回荡。
  10. 造句 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