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yī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抚膺:拍着胸膛;顿足:以脚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繁体字形:抚膺顿足
英文翻译:Fu Ying Dun sufficient
抚:1.轻轻地按着:抚摩。2.安慰;慰问:抚问。抚慰。3.保护:抚育。4.同“拊”。
膺:1.胸:义愤填膺。2.接受;承受:荣膺战斗英雄称号。3.伐;打击:膺惩。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抚膺顿足”这个成语,字面上是“捶打胸口、跺着脚”,实际用来形容人极度懊悔或悲痛的样子。比如《三国演义》里,张飞得知关羽被害后“抚膺顿足,泪如雨下”,画面感瞬间拉满——这不就是一个猛将兄又气又急的真实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捶胸顿足’有啥区别?”其实两者像双胞胎,都表达强烈情绪。但“抚膺”更文雅些,“膺”特指胸口正中间,带点古风味道。就像现代人说“心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前者日常,后者带点夸张的戏剧性。
职场中也能见到类似场景。去年我们部门投标失败,老王盯着电脑屏幕直拍大腿:“早知道该多备套方案!”他当时的动作活脱脱现代版“抚膺顿足”。不过有趣的是,这种真情流露反而让团队凝聚力更强——毕竟真实情绪比假笑面具动人得多。
生活中更常见这样的瞬间。比如孩子把成绩单藏洗衣机里,妈妈发现时气得边拍沙发边喊:“你这熊孩子!”这算不算当代家庭的“抚膺顿足”?要我说,这种带烟火气的懊恼反而让生活更鲜活。与其憋出内伤,不如痛快发泄,只要别摔东西就行。
最后分享个亲身经历。有次我熬夜改的方案被客户推翻,凌晨三点在空荡荡的办公室跺脚转圈。但转念一想:能让人情绪波动的工作,总比麻木混日子强吧?就像成语里的动作虽然激烈,但至少证明人在认真活着。懊悔不可怕,怕的是连懊悔的力气都没了。
面对困境时的强烈反应,既是人性本能,也是改变的契机。下次见到有人“抚膺顿足”,不妨递杯温水静静陪伴。毕竟能痛快表达情绪的人,往往比永远淡定的人更快找到出口——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