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ùn
  • liè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ùn zú liè ěr

成语解释: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成语出处: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頓足捩耳

英文翻译:A sudden turn of ear

顿足捩耳的意思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捩:扭转:转捩点(转折点)。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顿足捩耳"这个成语吗?这词儿乍一听像在说人又跺脚又扯耳朵的滑稽样儿。其实它最早出自《史记》,形容人遇到棘手事儿时急得直跺脚、揪耳朵的窘态。举个栗子,老王看着自家熊孩子把新买的手机掉进鱼缸里,当场就表演了个"顿足捩耳"真人秀。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您猜怎么着?上周开策划会时,小李的方案被甲方毙了三次,急得他在茶水间直转圈儿,同事老张就调侃:"瞧你这顿足捩耳的样儿,活像热锅上的蚂蚁"。您看,古人说的窘迫模样,搁今天照样传神。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咱们现代人遇上糟心事儿,其实也逃不开这些经典反应。就像上个月快递小哥把我的限量版球鞋送错了楼,我急得在楼道里来回踱步的样子,跟古人书里写的简直一毛一样。这或许说明啊,有些人类情绪反应真是跨越时空的默契。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更爱用表情包表达情绪。前两天见我表弟考砸了,他既没跺脚也没揪耳朵,倒是发了个"裂开"的熊猫头表情。您说这算不算数字时代的"顿足捩耳"?要我说啊,成语就像文化活化石,甭管时代怎么变,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总能找到新载体。

其实用成语这事儿吧,关键得用得恰到好处。就像去年社区搞垃圾分类,张大妈对着分错类的垃圾桶直跺脚,我顺嘴说了句"您这顿足捩耳的功夫,都能去演京剧了",愣是把周围邻居都逗乐了。您瞧,老词儿用对了场合,照样能四两拨千斤。

要我说,成语就像厨房里的老陈醋,用好了能提鲜,用过了就齁嗓子。下次您要是见着谁急得抓耳挠腮,不妨幽他一默:"兄弟,您这顿足捩耳的功夫,搁古代都能当行为艺术了"。保准能让紧张气氛瞬间破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