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yī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成语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繁体字形:拊膺頓足
英文翻译:To make one's feet jump
拊:1.拍:拊掌(拍手)。2.古又同“抚慰”的“抚”。
膺:1.胸:义愤填膺。2.接受;承受:荣膺战斗英雄称号。3.伐;打击:膺惩。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拊膺顿足”这个词,听起来像在描述一个人既拍胸脯又跺脚,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老张发现错过十年一遇的股票抄底机会,拊膺顿足道:“早知道该多盯盘半小时!”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像我们网购秒杀失败时的懊恼?
有人问:这个词和“捶胸顿足”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表达强烈情绪,但拊膺顿足更文雅些。就像《红楼梦》里宝玉听闻黛玉病重时“以手拊膺,双足乱顿”,这种文人笔下的痛悔,比市井间的捶胸多了几分克制。
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反而有了新用法。上周看到邻居家孩子把录取通知书塞碎纸机,母亲拊膺顿足却舍不得责备——这种又气又心疼的矛盾心理,用四个字就活灵活现。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差异。西方人遇到类似情境可能摊手耸肩,但东方文化里拊膺顿足的戏剧化动作,其实暗含“恨不得时光倒流”的集体潜意识。就像围棋复盘时的拍腿叹息,表面是后悔,内核是对完美的执着。
观察发现,当代年轻人更倾向用表情包代替肢体语言。当00后说“我裂开了”时,与长辈们拊膺顿足的状态殊途同归。语言形式在变,人类面对遗憾的本能反应却亘古相通。或许这正是成语存在的意义——用凝练的方式封存人性切片。
最后想到个有趣现象:游戏玩家团灭时,操作失误者常做出类似拊膺顿足的动作。虚拟世界里的肢体反馈,反而让这个古老成语焕发新生。语言就像河流,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弯道激起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