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á bù chū jiǎo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天保娘叹了口气:‘叫做陷进泥坑拔不出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抽不出身来
繁体字形:拔不出脚
英文翻译:Can't pull out the foot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拔不出脚”。你可能会问:“这到底是啥意思啊?难道是说鞋被泥巴黏住了?”(笑)其实啊,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陷入困境时难以脱身的状态,比单纯说“进退两难”更带画面感。不信?咱们举个栗子!
比如老张炒股亏了钱,急着翻本结果越套越深,这时候就能说:“他现在就像陷进沼泽里,拔不出脚了,天天盯着大盘唉声叹气。”你看,这比喻是不是比“他很难受”更生动?不过话说回来,为啥人总会遇到“拔不出脚”的情况呢? 说白了,要么是环境逼得紧,要么是自己心态没调整好——就像穿错尺码的鞋,硬挤进去容易,想脱下来可就费劲喽!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吧。小王本来想周末去爬山,结果被同事拉着加班改方案。这时候他可以说:“我这周的工作安排啊,简直像踩进烂泥潭,脚都拔不出来!”不过依我看啊,这种情况关键得学会“脱鞋技巧”。你懂的,有时候直接甩掉束缚反而更轻松,就像遇到实在搞不定的事,不如先放一放,说不定过两天就有转机了呢?
再换个角度想想,“拔不出脚”也不全是坏事。比如搞创作的人常说的“进入心流状态”,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拔不出脚”——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创作里,连时间都忘了。这种时候反而要珍惜,毕竟灵感这玩意儿,就跟流星似的,抓不住可就溜走咯!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真遇到那种让人身心俱疲的“拔不出脚”,咱们还是得学学壁虎断尾求生的本事。
其实啊,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谁还没几个“拔不出脚”的瞬间呢?关键得学会分辨:哪些是值得坚持的“深耕细作”,哪些是应该及时止损的“无底洞”。就像我上周修家里水管,本来想省点钱自己动手,结果工具买了一大堆,最后还不是得找专业师傅——这钱花得值,省下的时间够我写三篇稿子啦!
说到底,“拔不出脚”这事儿就像吃火锅,烫嘴的时候别硬咽,晾一晾再吃更香。遇到困境别急着死磕,换个思路找方法,说不定转角就看见新出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