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chū suǒ liào
成语解释: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用于人对事物的推测
繁体字形:不出所料
英文翻译:it is as expected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料:1.照看;管理:照料。料理。2.材料;原料:木料。燃料。布料。加料。备料。资料。他就是这么块料。3.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料豆儿。多给牲口加点料。4.用于中医配制丸药,处方规定剂量的全份为一料:配一料药。5.过去计算木材的单位,两端截面是一平方尺,长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
哎哟喂,说到“不出所料”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觉得耳熟能详?但真要用得恰到好处,还真得琢磨琢磨。先来个小问题:啥叫“不出所料”呢?说白了,就是事情的发展和预想的一模一样,没啥意外,像极了电视剧里主角光环开挂的桥段——观众早就猜到结局,但导演还是按部就班拍完了。
举个栗子啊,比如小明平时考试次次满分,这次期末考又拿了全年级第一,老师摇摇头说:“不出所料,这小子又稳了。”你瞅瞅,这成语用在这儿,既点破了“意料之中”的无奈,又带点佩服的劲儿,是不是挺贴切?
不过话说回来,用“不出所料”的时候,得注意啥?个人觉得啊,关键得看语境。比如你朋友天天熬夜打游戏,结果感冒了,你蹦出一句“不出所料”,对方可能觉得你在嘲讽;但换成老板夸团队项目顺利落地,你说“不出所料”,反而能体现对团队能力的信任。说白了,这成语就像辣椒面——撒对了提味,撒多了呛人。
再整点新鲜的例子。比如最近天气预报说台风要登陆,结果第二天狂风暴雨,街坊邻居边收衣服边叹气:“不出所料,这天气预报终于准了一回!”你看,这种带点黑色幽默的用法,瞬间让对话活起来了。不过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更爱用“果然”这种白话,成语反而用得少了,这也算语言演变的必然吧?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用成语就像穿衣服,合身最重要。别为了显摆文采硬塞,也别因为怕用错就躲着走。语言嘛,本来就是活的,能传情达意才是王道。下次遇到“不出所料”的场景,不妨试试看——没准儿一句恰到好处的成语,能让你瞬间变成聊天场上的“神预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