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i jiān cā liǎn
成语解释: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成语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65回:“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狎昵的样子
繁体字形:挨肩擦臉
英文翻译:Face to face
挨:[āi]1.靠近;紧接着:他家挨着工厂。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2.顺着(次序):把书挨着次序放好。挨门挨户地检查卫生。[ái]1.遭受;忍受:挨饿。挨了一顿打。2.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挨过来了。3.拖延: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擦:1.摩擦:擦火柴。摩拳擦掌。手擦破了皮。2.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擦汗。擦桌子。擦玻璃。擦亮眼睛。3.涂抹:擦油。擦粉。擦红药水。4.贴近;挨着:擦黑儿。擦肩而过。燕子擦着水面飞。5.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儿上来回摩擦,使成细丝儿:把萝卜擦成丝儿。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哎呦,说到“挨肩擦脸”这个成语,你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人挤人的画面?比如说早高峰的地铁站里,大伙儿跟沙丁鱼似的,那叫一个密不透风!这时候要是有人突然停下脚步,保准后头能撞成一串糖葫芦——你懂的,这就是典型的“挨肩擦脸”嘛。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其实啊,它说的就是人特别多,挤得肩膀碰肩膀、脸蛋擦后背的场景。比如说夜市里抢特价水果的大爷大妈们,那叫一个气势如虹,别说挑水果了,连转身都得喊“借过借过”。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这个成语总用来形容热闹场景呢?嘿,这不难理解!人多的地方自然免不了肢体接触,但这种“挤”反而透着股烟火气。就像跨年夜外滩的倒计时,虽然挤得前胸贴后背,可谁不觉得那是种独特的“仪式感”?
要我说啊,现代人虽然总抱怨拥挤,但换个角度看,“挨肩擦脸”的场合往往藏着人间百态。比如上周我去网红奶茶店排队,前头的小情侣因为插队拌嘴,后边的阿姨却主动把伞分给陌生人遮阳——你看,这挤来挤去的地方,反倒成了人情冷暖的显微镜。
不过得提醒各位,这成语可不是啥时候都能用。像图书馆这种需要安静的地儿,就算人再多,说“挨肩擦脸”可就违和了。它更适合用在市集、庙会这些自带热闹基因的场合,对吧?就像元宵节看花灯,你要不挤挤挨挨的,那还叫过节吗?
最后唠句实在的,现在科技发达了,线上交流越来越多,但线下这种“挨肩擦脸”的体验反而成了稀缺资源。下次遇到人潮汹涌时,不妨把抱怨换成观察——没准你会在摩肩接踵中发现,原来人与人的距离,有时候比WiFi信号还要温暖呢!